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作者:方洲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0126096

定价:

出版时间:2010-04-01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本书特色

《呐喊》是鲁迅**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重大革新,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现状。
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其中一册,是导读版。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内容简介

《呐喊》收录的十四篇小说,每篇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狂人日记》以**人称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狂人”患病期间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和深刻的忏悔意识。
《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背景,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落第读书人沉重而辛酸的故事。作品一方面有力控诉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与冷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未庄”和“城里”为背景依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阿q的悲剧故事为主体,塑造出阿q及其周围人物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传神勾画出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中国广阔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通过对阿q形象及其悲惨一生的描述,有力鞭挞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愚昧的精神状态,同时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药》讲述了主人公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小说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描写了民众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的状态,更深情赞扬了夏瑜(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明天》是鲁迅**篇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小说。通过一个孩子死去、母亲失去希望,塑造出单四嫂子这一代表着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代表着单四嫂子全部希望的宝儿死了,她的“明天”在哪里?她还能够有“明天”么?故事的悲惨结局令人深思。
《风波》以1917年7月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农村中激起的风波为题材,讲述了鲁镇一个船夫七斤因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惧怕被坐了龙廷的皇帝杀头而引起一场虚惊的故事。小说表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唤醒广大农民的觉悟,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社戏》是鲁迅自传体小说。前一部分描写在北京两次看戏留给“我”嘈杂、势利、冷漠、庸俗的恶劣印象;后一部分通过回忆儿时看戏的情形,刻画出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开了一幅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字里行间荡漾着深情,是作者社会理想的一种反映。更可贵之处是展现了一个别样的鲁迅。一个嬉笑怒骂、嘲讽万事、看似桀骜的成人那天真烂漫、充满童稚可爱的一面。
《呐喊》中的短篇小说包括《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七篇,作品细腻而又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知识要点
阅读自我测试
参考答案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节选

《读名著·学语文-呐喊》,《呐喊》收录的十四篇小说,每篇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狂人日记》以**人称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狂人”患病期间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和深刻的忏悔意识。 《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背景,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落第读书人沉重而辛酸的故事。作品一方面有力控诉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与冷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未庄”和“城里”为背景依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阿Q的悲剧故事为主体,塑造出阿Q及其周围人物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传神勾画出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中国广阔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通过对阿Q形象及其悲惨一生的描述,有力鞭挞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愚昧的精神状态,同时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拓展读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