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张俐蓉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4137906

定价:

出版时间:2007-09-0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从工具到目的——计算机在
 教育领域应用的**阶段
  研究20世纪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不可跨越的一个阶段是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有人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根子生长在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土壤之上”,而今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普莱西(Presser,S.L.)依据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发明了世界上**台教学机器,“但由于当时社会对自动教学和程序教学的需求并不强烈,加上机器的性能很少,教学机器在较长的时间内仅处于少数专家的研制和改进之中”。
1953年,斯金纳(Skinner,B.F.)去他女儿的学校参观。在算术课上,他发现很多孩子都愿意回答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教师也不一定及时给予反馈;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心情等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很大。斯金纳认为,他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被摧残的心灵”,从此,他开始致力于教育改革,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反应及时提供反馈并予以强化。斯金纳提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将一个复杂的课题按照逻辑顺序细分成很多组织起来的小课题,学生学习这些课题时会被提问,而且能够立即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但这种方法在传统的课堂里无法由教师来实施,因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同时给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提供强化,于是,斯金纳参照以往别人制作的教学机器设计了程序教学机。
在斯金纳的有力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成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黄金时期,陆续问世的教学机器达数十种之多,程序教学的教学程序也由普莱西的“辅助直线程序”、斯金纳的“经典直线程序”等直线程序发展到克劳德(Crowder,N.A.)的“内在分支程序”、凯(Kay,H.)的“适应分支程序”等分支程序(见图1、图2、图3)。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程序,程序教学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当学生进行自我教学时,某种教学机器提供给他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材料。组成程序的项目以个别片段的形式呈现。学习者对于每一个片段都有机会回答一个问题、解答一个疑问,或者用某种方法证明他已获得这一知识。当他回答正确时,机器就通知他,于是,他可以进行下一个可能更为复杂的项目。当他回答错误时,机器便告诉他错误所在,并且立刻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动。
直线式程序的特点是学生严格地按照机器呈现的学习材料连续向前学习。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与普莱西的直线式程序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学习材料后以填充或写答案的方式作出反应,而后者则要求学生从多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分支程序与直线程序*大的区别在于:分支程序认识到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一直向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它针对“意外”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相关材料的机会。内在分支程序与适应分支程序的*大区别在于:适应分支程序只有一个主序列,在构答错误时转入子序列的学习,通过子序列后仍旧回到主序列;而内在分支程序的子序列则离开了主序列。
程序教学是一种严格依照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一个有次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借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且能被详细地了解。”由此人们得出“有可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通过一系列层次性的阶段,可以将行为引导到预期的*后状态。在每一个阶段中,关键的过程是安排一个情景,使当时所发生的行为效果能够导致学习者进入下一阶段。这些阶段及其效果的设计是一切程序教学研究的核心”。这种方法的支持者认为程序教学具有以下这样一些优点。
①通过自定步调,及时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面对的对象是由所有学生构成的一个学生集合,而不是一个个学生。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各自的经历、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同一内容的速度上是有差异的。一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差异,只能根据假想中的学生的学习平均速度进行知识的传授。通过使用教学机器进行程序化学习,每个学生可以人手一台机器、一套程序,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同时,程序化学习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而行为主义认为反馈对行为的“习得”十分重要。
②通过小步子的学习保证错误不会积累。顾名思义,“程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程序化”,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成很小的步骤,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预先的设定完成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下一个内容之前必须先学会前面的内容,并得到肯定的反馈。程序教学的理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和误解不会累积起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不会使一部分人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而另一部分人由于日积月累的错误和误解,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
③程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任务中摆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任务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大量关于程序教学的研究及结果。这些研究普遍表明程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错误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还有助于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从实践上看,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的影响超出了学校的院墙,其他教育系统也随着学校、学院和大学进入程序学习的领域,不少公司纷纷将程序教学作为成人培训的方法。但是,程序教学的支持者所认为的程序教学的优点也恰恰成了程序教学的反对者攻击它的矛盾所向。
程序教学为学习者自定步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斯金纳甚至断言程序教学使学生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但有人反对说,虽然学生按程序学习可以选择他个人的速度,但这远远不能得出结论说,这就是教学个别化。程序教学十分强调事先的计划和安排,对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事实上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没有给学生留有发挥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余地。程序教学只允许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所以程序教学与发挥创造性和独立性是矛盾的,它是一种服务于掌握有明确结论的知识的学习。程序教学并没有带来根本意义上的教学个别化。
程序教学的拥护者们认为程序教学通过向学生提问,学生作出回答并获得反馈,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反对者则认为,程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但是,由于集中注意力持久程度的限制,这种推动也是有限的。研究表明,程序操作不能超过15-20分钟,在这样一段时间过后,注意力集中程度就大大降低。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