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作者:马超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9099966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13-09-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本书特色

  遥感科学与技术对地球物理学*突出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遥感地质构造形迹解译及地学分析。国内*著名的例子是对宽200km,长2000km的郯庐深大断裂的认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地质工作者数十年的思维片断连接起来。二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对地壳形变信息的提取与地球物理学的建模。1993年《nature》首次刊出了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对美国lander·s地震同震形变场测量,通过与其他类型的测量数据及弹性形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相当吻合,此项研究引起了国际地震界的震惊。   马超专著的《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大、地表破裂*长的地震事件——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情况,利用遥感地质构造解译技术对昆仑山深大断裂进行了形迹解译及地学分析;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并结合gps技术、gis技术,进行了同震地球物理学参数的提取;运用经典地球物理学位错理论及计算机数值模拟,提供了用3s技术进行强震研究的一个范例。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内容简介

  马超专著的《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大、地表破裂*长的地震事件——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情况,提供了用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特别是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并结合gps技术、gis技术、经典地球物理学位错理论及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强震研究的一个范例。研究结果应用于世界*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板缘构造古位移、应力场边界元数值模拟。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介绍了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原理、insar技术理论与原理、解析模拟原理、数值模拟原理及多源数据处理方法,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适合从事构造地质、地震地质、测绘工程、遥感科学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地震构造地质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 目录


**章 概述
1.1 sar差分干涉测量用于地震形变研究现状
1.1.1 insar技术回顾
1.1.2 insar技术在地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1.1.3 小结
1.2 okada模型及基于弹性线性位错理论的震源参数研究现状
1.2.1 位错理论引入地震研究
1.2.2 国内外应用状况
1.2.3 insar技术与rngchn数值模拟程序
1.3 地震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的进展
1.3.地震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数值模拟应用
1.3.2 poly 3d边界元计算程序
1.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的构造背景
2.1 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背景
2.2 东昆仑断裂带的地震活动
2.3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震源机制及野外考察状况
2.3.1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震源机制
2.3.2 昆仑山口西ms 8.1级地震的大地测量数据
2.3.3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野外考察状况
2.4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
2.4.1 构造形迹的遥感影像特征
2.4.2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典型破断遥感解译
第三章 insar遥感边界条件的获取
3.1 雷达遥感干涉测量
3.1.1 重复轨道干涉测量原理
3.1.2 差分干涉测量原理
3.2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地表同震形变场
3.2.1 差分干涉测量实验数据的选取
3.2.2 sar强度图像
3.2.3 insar相干性图像
3.2.4 d—insar干涉图像及视线向形变量的提取
3.2.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分段的insar干涉图像的局部特征与分析
3.3 差分干涉测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3.3.1 insar退相干规律研究
3.3.2 d—insar图像后处理与镶嵌技术
3.3.3 d—insar视线向形变量的分解研究
第四章 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模型的震源参数正演
4.1 okada弹性线性半空间位错模型的理论基础
4.2 rngchn程序与算法流程
4.2.1 rngchn程序与okada模型
4.2.2 卫星视线向与模拟形变场的转换
4.2.3 多震源前向模拟算法流程
4.3 多震源前向模拟的参数提取及初步模拟
4.3.1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地理位置的表达
4.3.2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研究
4.3.3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走滑分量的提取
4.3.4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垂直位错提取
4.3.5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张性分量
4.3.6 依据综合观测数据的破裂带初步划分
4.3.7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长度与走向的获取
4.3.8 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分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