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第六分册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第六分册

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第六分册

作者:张孝奎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12199198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16-12-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0章 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10.1 灾害概况
10.2 恢复重建重点、难点
10.3 恢复重建规划
10.3.1 总体思路
10.3.2 灾后重建城镇空间布局
10.3.3 县城重建规划
1O.3.4 峰迭新区建设规划
1O.3.5 综合防灾规划
1O.3.6 规划实施和建议
第11章 纽约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11.1 桑迪飓风及其影响
11.1.1 桑迪简介
11.1.2 桑迪的影响
11.1.3 原因分析
11.2 气候变化影响分析
11.2.1 纽约现状的脆弱性
11.2.2纽约未来的脆弱性
11.2.3 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11.3 基础设施和建设环境恢复重建
11.3.1 海岸保护
11.3.2 建筑
11.4 社区恢复重建
11.4.1 布鲁克林一皇后滨水区简介
11.4.2 桑迪的影响
11.4.3 未来风险预测
11.4.4 恢复重建与弹性化规划
11.5 资金支持与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附图

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第六分册 节选

  《城市防灾规划丛书(第六分册):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  (3)节约用地原则。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地震灾区的城乡建疫的基本目标。土地整理工作要服务于这个目标,实行城乡统筹、集约利用、适当集中、规模发展、功能混合的重建土地利用战略,采取新建、恢复、保护、整理的综合重建思路,采取土地混合用途、紧凑建筑设计、保护空间与环境,建设紧凑村镇的方针,做到用地高度集约、整体统一、功能复合、使用均衡、空间连续,解决好地震灾区城乡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的用地粗放、低效、布局混乱问题。  (4)防治并重的原则。灾后重建要切实贯彻防治并重的原则,把适应自然放在重要位置。抓住机遇,调整人口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使之适应自然资源和环境分布规律;在自然环境极其严峻的条件下,要发挥土地整理的土地布局重塑功能,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拓展生存空间。这应该成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方向。  7.3.2土地整理措施  根据灾害对土地破坏的特点,灾区土地整理可重点开展以下四项重点工程:  (1)与基础设施重建相配套的土地整理工程。基础设施重建将打破原有土地利用格局,骨干线性工程会重新切割土地利用网络,原来连接比较顺畅统一的村庄、水路、道路关系被打破。骨干线性工程建设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土地整理工程建设应该服从其建设需要一但是,骨干线性工程要与土地整理工程同步规划,骨干线性工程应尽可能地为土地整理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

城市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第六分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建筑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防灾、消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