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作者:马炳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030114877 定价:198.0 出版时间:2003-10-01 出版社:科学 |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本书特色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适于古建、园林设计施工单位、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的广大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建筑系师生、舞台美术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古建筑研究、设计、施工的技术积累和总结的基础上,用现在科学的表达方法总结我国古代传统木作营造技术的一部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传统木构建筑的种类、构造、权衡尺度、设计方法、传统工艺技术和营造施工技术、明清木构建筑的区别、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等等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目录
第二版序
**版序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章 明、清古建筑的形式、种类、通则及权衡
**节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第二节 清代建筑的通则
第三节 清代建筑的权衡
第二章 常见古建筑的构造方式及构造技术
**节 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二节 悬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四节 歇山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五节 各种攒尖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六节 其他杂式建筑的基本构造
第三章 清式木构建筑的榫卯结合技术
**节 木构榫卯的种类及其构造
第二节 各种榫卯的受力分析及质量要求
第四章 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
**节 木构建筑的特点和大木制作
第二节 备料、验料及材料的初步加工
第三节 丈杆的作用与制备
第四节 大木画线符号和大木位置号的标写
第五节 大木制作的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制备
第六节 柱类构件的制作
第七节 梁类构件的制作
第八节 枋类构件的制作
第九节 桁檩类构件的制作
第十节 椽、飞、连檐、瓦口、板类及其他杂项构件的制作
第十一节 大木安装
第五章 翼角的构造、制作与安装
**节 角梁的平面位置与立面形态
第二节 外转角角梁的种类、构造和放样制作技术
第三节 角梁的构造、放样和制作技术
第四节 角梁的制作、安装程序及技术要点
第五节 翼角椽的构造与制作安装技术
第六节 翘飞椽的构造与制作安装技术
第六章 清式斗拱的构造及制作安装技术
**节 斗拱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演变
第二节 清式斗拱的种类及用途
第三节 洁式斗拱的模数制度和基本构件的权衡尺寸
第四节 清代斗拱的基本构造和构件组合规律--平身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五节 柱头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六节 角科斗拱及其构造
第七节 溜金斗拱的基本构造
第八节 牌楼斗拱的特殊构造
第九节 斗拱在木构架其他部位的应用及构造的变通处理
第十节 斗拱的制作与安装
第七章 古建筑木装修
**节 古建筑木装修概述
第二节 槛框、榻板
第三节 板门
第四节 隔扇、槛窗
第五节 支摘窗、风门
第六节 牖窗、什锦窗
第七节 栏杆、楣子
第八节 花罩、碧纱厨
第九节 板壁、博古架、太师壁
第十节 天花、藻井
第十一节 古建筑术雕刻
第八章 明清木构建筑的主要区别
**节 从古建筑发展的继承性和变异性看明代建筑时代特点的形成
第二节 整体造型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 柱、粱、枋等大木构件及榫卯的构造特点
第四节 椽、望、翼角的构造及特点
第五节 斗拱的特点和区别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节 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第十章 古建筑木作修缮
**节 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的意义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古建筑修缮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木构架的修缮
第四节 斗拱、装修修缮
附录: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第二版后记
**版后记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节选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关于两侧大连檐在角梁头上交汇的前后位置,实物中大致有三种做法(图5—3(8)),**种如上面例子中所示,连檐的下交汇点正好在仔角梁梁头脊面棱线的尽端;第二种,连檐外皮线过角梁迎头1/4的E点,使下交汇点移至角梁头之外约半椽径处;第三种,连檐外皮线过角梁头的外棱角上,使两连檐的下交汇点移至角梁迎头外约1椽径处。连檐外移时,连檐口子也要随着向外移。按第三种方法做时,角梁头外端要做出托舌(见图5—3(3))。托舌的作用在于衬托交汇冲出的连檐。按第二种方法做,可做出托舌。也可略去。大连檐位置的变化对于套兽、翘飞椽等构件在翼角部分的相对位置有较大影响。按**种情况,大连檐及翘飞椽化置相对后移,套兽探出较长;按第三种方法,大连檐并翘飞椽位置相对前移,套兽探出较短。 大式角梁后尾,依扣金、插金法不同而异。扣金做法,老角梁后尾一般做成三岔头,仔角梁后尾如有由戗续接,即做成等掌刻半,以备与由戗结合。如无由戗续接,按里由中截成齐头即可。如果是插金做法,后尾做半榫或大进小出透榫。在后尾扣金、由戗续接的做法中,仔角梁后尾等掌刻半榫与由山戗压掌到半榫是以老中和里由中线作为两榫接续的交点,刻半榫是将仔角梁上皮到檩碗上皮部分均分2份,按老中线刻去一半,后尾按里由中截头。老角梁后尾三岔头分法如下:以搭交金桁老中滑桁中水平线向后点一点A,使这段线长为1.5金桁径即6.75斗口(系按方角计),过A点作水平线的垂线,与老角梁下皮交于B,将AB均分3份,使每份为a,再以B为准,分别向前后各点出1份,将所得各点纵横连线,然后按图中所示方法连接各交点,所得图形即为后尾三岔头侧面形状(图5—3(4))。 后尾插金做法,有半榫和透榫两种做法(图5—3(5)),半榫插入柱子内1/3~1/2柱径深即可。如采用透榫做法,仔角梁做半榫,老角梁做大进小出榫,透榫出头雕做成麻叶头或做方头,出头长度为半柱径。 ……
建筑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与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