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层建筑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

高层建筑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

作者:张立国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3030595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3.1.14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3.1.15 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1.16 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1.17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剪力设计值计算
3.1.18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
3.1.19 连梁两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
3.1.20 连梁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
3.1.21 连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3.2 数据速查
3.2.1 梁纵向受拉钢筋*小配筋百分率
3.2.2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大间距和*小直径
3.2.3 非抗震设计梁箍筋*大间距
3.2.4 柱轴压比限值
3.2.5 柱纵向受力钢筋*小配筋百分率
3.2.6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3.2.7 柱端箍筋加密区*小配箍特征值
3.2.8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3.2.9 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配筋率
3.2.10 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
3.2.11 剪力墙可不以约束边缘构件的*大轴压比
3.2.12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及其配箍特征值
3.2.13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小配筋要求
3.2.14 跨高比不大于1.5的连梁纵向钢筋的*小配筋率
3.2.15 连梁纵向钢筋的*大配筋率
3.2.16 剪力墙间距
3.2.17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的*小比值
4 筒体结构设计
4.1 公式速查
4.1.1 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4.1.2 梁内交叉暗撑的总面积的计算
4.2 数据速查
4.2.1 筒体结构适用高度
4.2.2 a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
4.2.3 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
4.2.4 a、b级高度筒中筒结构抗震等级
4.2.5 框筒受力性能与梁、柱截面形状的关系比较
5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5.1 公式速查
5.1.1 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的计算
5.1.2 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的计算
5.1.3 转换梁、转换柱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5.1.4 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配筋的校核
5.1.5 抗震设计的矩形平面建筑框支转换层楼板的截面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5.1.6 斜杆桁架层受压斜腹杆轴压比的计算
5.1.7 空腹桁架腹杆剪压比的计算
5.2 数据速查
5.2.1 桁架受压斜腹杆的轴压比值
5.2.2 空腹桁架腹杆剪压比限值
6 混合结构设计
6.1 公式速查
6.1.1 型钢混凝土构件、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的计算
6.1.2 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的计算
6.1.3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小体积配箍率的计算
6.1.4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轴向受压承载力的计算
6.1.5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横向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
6.1.6 钢管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
6.1.7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
6.1.8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偏心受压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
6.1.9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墙肢轴压比的计算
6.2 数据速查
6.2.1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大高度
6.2.2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大高宽比
6.2.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
6.2.4 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2.5 钢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2.6 型钢板件宽厚比限值
6.2.7 型钢混凝土梁箍筋直径和间距
6.2.8 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6.2.9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直径和间距
6.2.10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套箍指标界限值
6.2.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
7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7.1 公式速查
7.1.1 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
7.1.2 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
7.1.3 地基*终变形量的计算
7.1.4 地基变形深度的计算
7.1.5 箱形和筏形基础的*终变形量的计算
7.1.6 地基土回弹变形量的计算
7.1.7 柱下独立基础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
7.1.8 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验算
7.1.9 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7.1.10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偏心距的计算
7.1.11 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
7.1.12 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7.1.13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
7.1.14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7.1.15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7.1.16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17 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18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19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20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21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22 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7.1.23 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
7.1.24 箱形基础底板截面有效厚度的计算
7.2 数据速查
7.2.1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7.2.2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7.2.3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7.2.4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
7.2.5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7.2.6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7.2.7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7.2.8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7.2.9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7.2.10 按e0计算沉降时的 系数
7.2.11 承台效应系数
7.2.12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7.2.13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7.2.14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7.2.15 干作业挖孔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7.2.16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和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建筑 标准/规范 施工技术与安全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