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基础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汽车设计基础

汽车设计基础

作者:大野進一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11498414

定价:79.0

出版时间:2016-05-12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设计基础 本书特色

《汽车设计基础》是以日本“自动车技术会”的会刊即《汽车技术》上刊登的30篇“汽车技术基础讲座”为基础编写而成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装置、制动力学与制动机构、运动性能、碰撞安全、汽车的再生利用技术、振动噪声、its、车辆规划、车身设计、燃料电池等。 本书是日本汽车行业各领域专家合作的作品,对汽车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可供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汽车设计基础 目录

译者序原书序作者名单第1章发动机1?1发动机概述1?1?1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2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1?1?3发动机性能1?2发动机的基本性能1?2?1运转方式和热效率1?2?2输出功率和转矩1?2?3燃油消耗率1?3汽油机1?3?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1?3?2汽油机的构造1?3?3燃油供给装置1?4柴油机1?4?1柴油机的构造1?4?2燃烧室1?4?3燃油喷射装置1?5二冲程发动机1?5?1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5?2二冲程汽油机1?6燃烧与排放1?6?1汽油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1?6?2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气特性1?6?3废气成分与处理装置1?7发动机的润滑与冷却1?7?1机油1?7?2润滑方式1?7?3发动机的热负荷1?7?4冷却方式1?8发动机的机械力学1?8?1气门系统力学1?8?2活塞—曲轴系统的力学1?8?3平衡轴—飞轮的转矩变化1?9新燃油、新型发动机1?9?1甲醇、lpg1?9?2cng、氢气1?9?3混合动力发动机参考文献习题第2章动力传动装置2?1概述2?1?1力学的基本知识2?1?2汽车起步加速的力学分析2?1?3变速器的必要性2?2行驶性能2?2?1汽车行驶所必需的驱动力2?2?2行驶阻力2?2?3动力性能2?3动力传动装置概要2?3?1动力传动装置的作用与基本性能2?3?2动力传动装置的组成2?4起步装置2?4?1干式摩擦离合器2?4?2湿式摩擦离合器2?4?3电磁离合器2?4?4液力变矩器2?5变速器2?5?1手动变速器2?5?2自动变速器2?5?3无级变速器2?6主减速器(终减速器)2?6?1主减速器的功能和构造2?6?2减速齿轮装置2?6?3差速机构2?6?4差速限制装置2?7驱动轴2?7?1传动轴2?7?2车轴2?7?3万向节2?8四轮驱动车中必要的构成元素2?8?1四轮驱动的作用2?8?2四轮驱动的种类2?8?3非全时方式2?8?4全时方式2?9动力传动控制2?9?1动力传动控制的概要2?9?2锁止离合器滑动控制2?9?3驱动力控制(4wd控制)2?10ev、hv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2?10?1ev、hv的现状2?10?2电机转矩特性的特点2?10?3ev的动力传动装置2?10?4hv的动力传动装置2?10?5hv的种类与特点2?11各种自动变速器的展望和课题2?12总结参考文献习题第3章制动力学与制动机构3?1概述3?1?1制动的常用术语3?1?2制动器应具备的性能3?1?3制动器的分类、工作原理3?2制动力学3?2?1轮胎和路面间的制动力3?2?2制动力、减速度、停车距离之间的关系3?2?3前后轮制动力分配3?3制动效能3?3?1制动系统3?3?2制动效能因数3?3?3制动效能系数的计算方法3?3?4制动时的发热3?4制动法规3?4?1概要3?4?2乘用车的国际通用制动标准3?4?3日本国内的标准3?4?4美国标准3?4?5欧洲标准3?5制动的可靠性3?5?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3?5?2制动效能的保证3?5?3制动系统的失效安全3?6制动器的振动和噪声3?6?1制动器振动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3?6?2制动振动引起的激振力的作用3?6?3制动器噪声的分类及其原因3?6?4制动器噪声的激振力3?7操控制动器提高安全性3?7?1abs3?7?2tcs3?7?3vsc3?7?4ba3?7?5总结参考文献习题第4章运动性能4?1运动性能概要4?2轮胎力学4?2?1开篇4?2?2轮胎6分力和轮胎坐标系4?2?3基于刷子模型的轮胎力的推导4?2?4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和补充4?2?5符号说明4?3汽车的运动方程式4?3?1导出运动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4?3?2旋转坐标系下的矢量微分4?3?3水平面上的汽车运动方程式4?3?4平面2轮模型的线性运动方程式4?3?5符号说明4?4操纵稳定性4?4?1概述4?4?2稳态转向特性及转向响应特性4?4?3响应参数的正则化表现4?4?4车辆各因素对响应特性的影响4?4?5悬架、转向系统特性的影响4?4?6临界转向特性4?5乘坐舒适性的基础4?5?1利用悬架两自由度模型解析4?5?2关于乘坐舒适性与接地性相关的*优阻尼比4?5?3悬架系统摩擦的等效阻尼4?5?4通过车辆两自由度模型进行颠簸、前倾的分析4?6驾驶人—汽车系统4?6?1驾驶人模型化的基础事项4?6?2代表性的转向模型4?6?3总结4?7两轮车4?7?1两轮车的特性4?7?2两轮车用轮胎4?7?3两轮车的前轮转向系统4?7?4两轮车的侧倾运动4?7?5两轮车的运动解析模型4?7?6符号说明参考文献习题第5章碰撞安全5?1概述5?2碰撞安全研究框架5?2?1汽车事故研究5?2?2生物力学研究5?2?3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5?2?4试验法的研究5?2?5车辆结构、乘员保护装置的研究开发5?2?6道路构造、交通系统的研究5?3碰撞安全性试验5?3?1碰撞安全性试验概要5?3?2正面碰撞试验5?3?3侧面碰撞试验5?4碰撞试验用假人5?4?1碰撞试验用假人概要5?4?2碰撞试验用假人的种类5?4?3假人的校正方法5?5碰撞试验测量设备5?5?1碰撞试验设备概要5?5?2saej2115?6总结参考文献习题第6章汽车的再生利用技术6?1概述6?2再生利用6?2?1再生利用和循环使用、减排6?2?2再生利用的促进和环境负荷的降低6?3汽车再生利用的流程6?3?1elv的数量6?3?2elv的拆解处理6?3?3elv的粉碎处理6?4汽车再生利用中的诸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6?4?1汽车再生利用问题的特征6?4?2与汽车再生利用相关的社会动向6?5汽车的环境负荷评价6?5?1汽车再生利用的lca6?5?2为再生利用的lca6?6可被再生利用的汽车特征6?6?1重量6?6?2零件数6?6?3材料的多样性6?6?4强度6?6?5寿命6?6?6嗜好品的价值6?7关于汽车再生利用的各种相关技术6?8汽车的再生利用设计6?8?1汽车的再生利用性6?8?2再利用应该考虑的其他项目6?8?3材料的设计6?8?4机能以及构造设计6?8?5考虑粉碎处理的设计6?9粉碎垃圾的再生利用6?9?1粉碎垃圾6?9?2粉碎垃圾的处理技术6?9?3粉碎垃圾的分类减容固化技术6?9?4干馏汽化技术6?9?5利用彻底分选的材料再生利用技术6?10今后汽车再生利用的课题6?11总结参考文献习题第7章振动噪声7?1振动噪声基础7?1?1振动的种类7?1?2为什么会振动(自由振动)7?1?3为什么共振(强制振动)7?1?4固有模态与模态解析7?1?5音波7?1?6声音的强度7?1?7声音的传播7?2测量评价7?2?1测量评价的必要模型化概念7?2?2源于振动噪声现象的框图理解7?2?3汽车振动噪声现象的特点及其测量评价7?2?4今后的发展7?3模拟试验7?3?1结构系统fe模型7?3?2噪声模型7?3?3其他模型7?4nvh降低技术7?4?1基本应对方法7?4?2振源的对策7?4?3车辆振动性能的改善7?4?4噪声遮蔽及主动控制参考文献习题第8章its8?1its与软件技术8?1?1its的背景及现状8?1?2its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8?1?3*前沿的软件技术8?1?4总结8?2安全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8?2?1avcss的特征8?2?2自动驾驶系统8?2?3安全辅助驾驶系统8?2?4avcss的关键技术8?2?5总结8?2?6缩略语与首字母缩略词参考文献习题第9章车辆规划9?1概述9?2汽车的功能9?3汽车性能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9?3?1社会、环境适应性9?3?2质量、惯性效率9?3?3承载性9?3?4乘坐空间的宜人性、乘降性9?3?5操作性9?3?6视野、视觉认知性9?3?7外形的平衡9?3?8空气动力特性9?3?9动力性、驾驶性9?3?10燃油经济性、排气性能9?3?11耐热性能9?3?12制动性能9?3?13操作稳定性9?3?14小半径转弯性、驻车性9?3?15不平路面通过性9?3?16碰撞安全性9?3?17乘坐舒适性9?3?18振动噪声9?3?19空调性能9?3?20信息性能9?3?21音响性能9?3?22可靠性、耐久性9?3?23维护性、修理性9?3?24回收性9?3?25生产性、组装性9?3?26成本价9?4商品企划的方法9?5车辆规划的方法第10章车身设计10?1概述10?2车身的作用和必要的形态、机能10?3乘用车构造成形的历史10?4轮胎所受的力和车辆的惯性力10?5乘用车形态维持的思考方法10?6车身构造的思考方法10?7各个部件的安装注意点10?8乘员乘坐空间的成形10?9确保驾驶人、乘客的视野10?10搬运物品的承载空间、货架的成形10?11提高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性10?12与空气动力特性相关的车身性能10?13车身的轻量化第11章燃料电池11?1车用燃料电池11?2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的特征11?3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的构成和结构11?3?1电解质膜11?3?2电极层和电解质膜的集合体11?3?3气体扩散层11?3?4双极板11?4固体高分子型燃油电池pefc的性能和技术课题11?4?1基本性能和过电压11?4?2内燃机和燃油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热效率比较11?4?3现阶段pefc的性能11?4?4今后的技术课题11?5总结参考文献各章习题答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工业技术 汽车与交通运输 汽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