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作者:哈维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5908632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5-05-01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参考文献
附录a苏联/俄罗斯行星任务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相关资料

  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在行星探索领域取得的众多巨大而值得骄傲的成就,掩盖了是苏联开辟了奔向行星之路的事实。飞往金星和火星的想法可追溯到沙俄时代及1920年拍摄的有关火星殖民地的名为《火星女王》(aelita)的广受欢迎的影片,而真正使火星探索计划进入制图的是斯大林的苏联时代。其实人们忘了,苏联的载人登月火箭——n-1,原先是用来将航天员送往火星的,是登月竞赛使得决策者改变了火箭原先的用途。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几个月后,苏联人即对首次无人火星飞行进行了计算。
  苏联人在其行星探索计划中实现了许多个重要的“第一”:
  首个金星(1961年)和火星(1962年)探测器。
  首个到达另一个世界——金星(1966年)表面的探测器。
  首次在金星表面软着陆(1970年)。
  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1971年)。
  首次拍摄火星表面图像(1971年)。
  首次对另一个行星——金星的岩石进行表面分析(1972年)。
  首次拍摄金星表面图像(1975年)。
  首个航天器绕飞金星轨道(1975年)。
  首次对金星岩石和土壤进行现场实验室分析(1982年)。
  首次对另一个行星——金星进行了雷达制图(1983年)。
  首个气球在另一个行星的大气层中飞行(1985年)。
  首次对一个彗星——哈雷彗星进行近距离绕飞(1986年)。
  首次在另一个行星的轨道上与其卫星——火卫一交会(1989年)。
  这些探测器都装有各类尖端的仪器和实验装置。这些任务的科学成果是显著的,它们可供科学界所用,并改变了我们对金星和火星的看法。尽管西方对苏联火星探测器的印象似乎是全都失败了,但实际上苏联行星探测对我们对火星的早期认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迄今为止,仍有4个苏联/俄罗斯探测器在绕金星飞行,4个探测器在绕火星飞行。10个着陆器仍在金星表面,另有3个探测器在飞往火星表面的途中。苏联/俄罗斯已发射了54个行星际航天器,它们是人类空间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正推出新的重返行星计划。由于早些年严峻的财政危机困扰着俄罗斯,在后苏联时期仅发射了一个深空探测器(火星96号)。俄罗斯在2006—2015年的空间计划包括在2009—2011年恢复火星卫星——火卫一的土壤采样任务。现在正是历史性审视苏联/俄罗斯深空探测计划的大好时机。这对我们规划新的金星、火星甚至更远行星的探测任务将是非常有用的经验和宝贵的知识积累。本书讲述的便是苏联深空计划的故事:空间探测器及其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思路;制造这些探测器的研究人员;所作出的关键决策;科学成果;从中获取的知识;令人失望至极的失败;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
  布赖恩?哈维(brianharvey)
  爱尔兰都柏林,2007年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作者简介

侯建文,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先后在航天科技集团509所、812所从事卫星控制系统和卫星总体工作,曾任812所副所长、FY-1、FV-3气象卫星、实践六号卫星副总师、实践七号卫星总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YH-1总师、探月三期轨道器副总师、遥感卫星八号总师。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多次解决了卫星总体和卫星有关分系统设计和试验中的关键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为我国的卫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工业技术 航空、航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