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作者:张凯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1102911

定价:95.0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3.3 城市化对能源资源影响结论
13.4 城市化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影响结论
13.5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影响结论
13.6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13.7 城市化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结论
13.8 城市化对声环境影响结论
13.9 城市交通对环境影响结论
13.10 评价结论综述
参考文献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节选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主要内容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面临着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生存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的现实,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相关资料

插图:形式被确定下来。进入20世纪60年代,政府就战备的需要,对工业和城市建设作了多次指示,其中心思想是“分散”和“内迁”,强调控制大城市和发展小城镇,发展大小“三线建设”。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规律本身来看,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分散工业布局,其基建投资难以形成城镇对非农产业的吸收能力。虽然在1958年,山东省城市化超速发展,但为了改变“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灾难性局面,从1961年起,一方面继续强调农村迁往城市必须严加控制,小城市迁往大城市的要适当控制;另一方面强制推行了“反城市化的政策”——减少城市人口数量。在1966-1977年,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下放干部等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逆城市化的现象。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条文。1977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在严格控制“农转非’’的同时,严格限制县镇、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迁移。按照经典的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流动又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伴生现象。不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在逐步形成“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里,以严格实行户口管制为特征的户籍制度像一道闸门几乎堵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各种途径,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排斥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总而言之,在“一五”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由于“左”的思潮占据了统治地位,对城市化政策的基本认识是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化道路造成的城市病,从而采取以中小城镇及工人镇为主,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设少数中等城市,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设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这一战略在实施中逐渐演变为城市规模方针,使城乡关系长期失衡,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城市发展缓慢,虽然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个经济发展效益很低。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社会与环境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