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 |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作者:梁志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18069723 定价:69.0 出版时间:2011-01-01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本书特色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一书是集中阐述镀覆技术的专著。重点介绍了投资少、见效快、应用面广的电刷镀技术、摩擦电喷镀技术、非金属电刷镀技术和纳微米材料复合镀技术。书中还从确保镀覆层的质量和性能出发,介绍了镀前表面预处理、镀层的质量控制、镀后的加工以及镀覆用溶液的配制等内容,使全书构成了实用而完整的镀覆技术体系。该书主编从事镀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近40年,获得多项国家及军队大奖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该书是他长期从事镀覆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总结,是对2005版《现代表面镀覆技术》一书的丰富、充实和提升。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的表面及沉积理论,对电刷镀技术、摩擦电喷镀技术、非金属刷镀技术、纳微米复合镀覆技术、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镀层二次强化工艺的原理、特点、用途、设备、材料、工艺和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同时,对溶液配制、使用、保管和镀层性能检测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分析方法,还对镀覆过程中的前处理、后处理工艺以及有关生产管理问题给予了指导,*后,结合生产实际,提供了大量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实例,为该技术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
本书可供装备维修工程、表面工程、装备再制造以及制造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目录
第1章 概论1.1 表面镀覆技术的涵义
1.2 表面镀覆的地位和作用
1.2.1 表面镀覆的地位
1.2.2 表面镀覆的作用
1.3 镀覆表面概述
1.3.1 镀覆表面的分类
1.3.2 镀覆表面的润湿与铺展
1.4 表面镀覆技术的种类
1.4.1 电镀技术
1.4.2 电刷镀技术
1.4.3 摩擦电喷镀技术
1.4.4 非金属刷镀技术
1.4.5 化学镀技术
1.4.6 复合镀技术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节选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介绍了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的表面及沉积理论,对电刷镀技术、摩擦电喷镀技术、非金属刷镀技术、纳微米复合镀覆技术、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镀层二次强化工艺的原理、特点、用途、设备、材料、工艺和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同时,对溶液配制、使用、保管和镀层性能检测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分析方法,还对镀覆过程中的前处理、后处理工艺以及有关生产管理问题给予了指导,*后,结合生产实际,提供了大量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实例,为该技术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可供装备维修工程、表面工程、装备再制造以及制造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现代表面镀覆技术-(第2版) 相关资料
插图:3.镀覆工艺表面(1)原始表面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制造过程中因加工超差或需要赋予某种功能特性的新品原始表面,这种表面较为洁净,没有疲劳层,表面金属原子的活性相对较高。另一类是服役失效后的零件表面,该表面存在疲劳层、氧化层,并因服役环境而可能存在锈蚀和油污等,其表面金属原子活性较低。(2)预处理表面表面的疲劳层经车削、铣削、喷砂、打磨等机械处理后被去除;油污和氧化层经活化液处理后被去除;除油除锈过程中产生的炭黑也被相应的活化液处理被清除,基体新鲜表面露出,表面金属原子具有较高的活性,为后续电沉积做好准备。(3)打底层表面组织致密、晶界增多、晶粒细小,与基体金属和镀层结合紧密,活性高。(4)尺寸层表面沉积速度快,晶粒相对较大、镀层致密性差。(5)功能层表面赋予零件表面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等功能特性,是零件服役工作表面。(6)后处理表面对功能层表面进行磨削、车削、刮研和抛光等机械加工处理,并经涂油、钝化、脱氧或防变色等处理后的镀层表面,经不同后处理工艺后的镀层表面具有表面粗糙度等级较高、不变色、抗腐蚀、装饰性好、氢脆不敏感等特性。1.3.2 镀覆表面的润湿与铺展镀覆表面的润湿性是指溶液分子对镀覆表面浸润、附着的能力。镀覆表面的铺展性则是指液体沿着镀覆表面自动流开铺平、覆盖表面的能力。镀覆零件表面对溶液分子的吸附作用通过液体对镀覆表面的润湿与铺展来实现。只有当液体在镀覆表面能够使液一固体系自由能降低时,润湿与铺展过程才能自动进行。根据吸附时镀覆表面离子交换情况的不同,可以将镀覆表面对液体的吸附分为对电解质的吸附和对非电解质的吸附两种。对电解质的吸附是指当镀覆表面与液体接触时,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迁移到镀覆表面,镀覆表面的离子同时进入溶液之中,镀覆表面与液体之间发生了离子的交换,从而使镀覆表面带电或双电层中的组分发生了变化的吸附现象。对非电解质的吸附是指在镀覆表面不发生离子交换,仅形成单分子层附着的吸附现象,吸附层以外就是本体相溶液。按照吸附层组分的不同,可将镀覆表面对液体的吸附分为正吸附和负吸附。当溶液对镀覆表面润湿时,溶剂和溶质都可能被镀覆表面吸附,但被吸附的程度有可能不同。如果吸附层内溶质(或溶剂)的浓度比溶液本体的高,称之为对溶质(或溶剂)的正吸附;反之则称为负吸附。显然,当溶质被正吸附时,溶剂必然被负吸附;镕质被负吸附时,溶剂必然被正吸附。在稀溶液中可以忽略溶剂吸附的影响,溶质的吸附就可以简单地如同气体的物理吸附一样处理。而在溶液浓度较大时,则必须同时考虑溶质吸附和溶剂吸附的影响。
工业技术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