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之路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医药之路

中医药之路

作者:蔡捷恩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8945429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18-05-01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医药之路 内容简介

  《中医药之路》系当代福建著名医史学家蔡捷恩教授在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医药在国外)、医史医家、教学改革等方面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的集中展示。众所周知,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发源地。在唐代,中医药学就通过“海卜丝绸之路”远播海内外,对欧美、东南亚的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系统整理蔡捷恩教授中外医学交流史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中医药海外交流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之前,这些文章散见于各类杂志、报纸、学术会议论文集,少数学者、医家手中,还有一部分未曾发表。广大医史学者不能阅其全貌,继续前贤。《中医药之路》以传承医史学者的治学精神、传播中医药史知识为目标,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外传轨迹和闽台医史,是对蔡捷恩教授研究成果的梳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中医史学传承、创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医药之路 目录

足迹(工作生活照)
中医药学在欧美系列
欧洲药用植物运用简史
传统医学在欧洲
中草药传欧述略
中草药传意述略
中医药传法述略
中医药学在波兰
中医药学在荷兰、比利时
中医药学及传统医学在德国
中医药学在英国
中医药学在美国
中医药西传美国质疑
中医药学在东南亚系列
传统医学在泰国
中医药学(传统医学)在缅甸
中医药学在马来西亚
中医药在菲律宾
中医药学在越南
新加坡中医药概述
传统医学在印度尼西亚
闽台地方医史医家系列
福建古海港与中外医药交流
《闽台医林人物志》补遗
从医德看吴夲的崇奉
从道教看吴夲的祀奉
宋代福建医家杨士瀛
清代福建医家林祖成及其《会编纪略》——兼答孔庆洛先生
鸦片·林则徐·祖国医药学
福建古代医药史迹拾要
陈嘉庚提倡卫生关心民瘼二三事
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办学简况
陈立夫先生的中医观
陈果夫先生的中医观
“中医学是有道理的”——吴大猷先生中医观评价
医史医家系列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药学(265—589年)
略谈葛洪及其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周易》中的饮水卫生
龟兹、吐蕃与北宋医药交往史实举隅
宋朝禁巫兴医述略
略论李时珍的实践精神
近代医家李钟珏传略
中国古代的康复医学
我国少数民族的医学
中医药外传史
教学研究论文系列
从中医学发展史的特点谈中医教育
医学史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
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
结合医史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是巩固加强,还是削弱取消?——再议医史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挖掘资源,丰富内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医学史》课教学功能新探——四议医史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中医学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篇报道的联想——也谈中医的振兴
蔡捷恩教授论文著作题录
永远的怀念
亦师亦友一大儒——怀念蔡捷恩教授
缅怀蔡捷恩教授
为人师表是模范忠厚俭朴显善良
不忘师恩——追忆我的老师蔡捷恩先生二三事
后记医史之路

中医药之路 节选

  《中医药之路》:  地理的大发现,使中国与西欧逐渐建立了频繁而直接的联系,这主要是大量欧人的东来。16世纪,荷兰是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与中国较早发生关系的欧洲国家。在这期间,中医药亦即传人荷兰、比利时。  由于梅毒病的流行,大大促进了东西方在医药方面的交流。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地开始流行梅毒,不久便很快波及远东地区(国外有学者说,急性梅毒在1506-1507年传人中国)。欧洲一向用愈创木、菝葜作为治疗梅毒的特效药。土茯苓在中国*初用于治疗恶疮症,用它治疗梅毒*早记载见于明代医家汪机的《石山医案》(1519年成书,1520-1533年刊)。土茯苓作为梅毒治疗药于1535年进入欧洲,并很快被用于临床治疗,不仅用于治疗梅毒,而且还用于治疗痛风或者慢性关节炎。比利时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者维萨里(1514-1564年)曾以《神圣的罗马皇帝卡尔五世应用土茯苓治疗疾病》为题发表论文,他说:“神圣的罗马皇帝为了治疗痛风和维护身体健康,一向应用愈创木进行治疗。后来,曾建议罗马皇帝五世服用从中国输入的土茯苓进行治疗,因疗效奇特,皇帝接受了这一建议。服后,不仅短期内就开始见效,而且也没有服用愈创木时所发生的那种严格的食物限制,从而使该药的声望大振,人们都不再服用其他药物。”16世纪中叶,中国人参已为欧洲人所记述。1562年荷兰人白期斯克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谈了他于1560年奉日耳曼皇帝查理五世之命出使土耳其时,在君士坦丁堡从到过中国的一游客口中,得悉了中国产人参、麝香等药材,以及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该游客还从中国带回了“奇草根”,“疲倦及受寒时,取一小块咀嚼之,吞咽后即觉身体发温,精神振奋。”这可能是欧洲学者对人参功效的*早记述。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早在1世纪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述它的医疗和保健功用。欧洲人在中国茶叶直接输入前已有述及茶叶的著作出版,这就是荷兰旅行家林楚登(1563-1635年)在1595-1596年用荷兰文出版的《旅行谈》,这是荷兰文书刊中*早述及茶叶的著作。17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直接输入欧洲,首先是荷兰。1607年,荷兰商船从爪哇到澳门运去绿茶,于1610年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这是中国茶叶正式输入欧洲的开始。在*初的一段时间荷兰独霸了欧洲的茶市,除葡萄牙外的欧洲国家,都依赖荷兰供给茶叶。直到1669年英国商人才**次向欧洲输入茶叶,逐渐打破荷兰的独霸地位。  在欧洲,茶叶的医药和保健功用是在争论中得到肯定和被接受的。茶叶传人初期的17世纪上半叶,医学界有人认为“茶叶的功效只适于东方”,在欧洲“用作医药有危险”,是“不良的饮料”,甚至说“饮茶会折寿”。荷兰是欧洲国家中较早认识和肯定茶叶医药功用的国家。1640年,荷兰医生杜尔毕斯提到了茶叶的医药性能。尼安列柯(1630-1672年)1655年曾出任驻中国代表,同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出使中国皇朝记》,书中介绍了中国的饮茶方法。十七世纪七八十年代,饮茶之风已在荷兰出现,人们对茶叶的医疗保健功用有了更多的了解,购茶、饮茶之风大盛,以至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赞美茶叶的词句。1679年,荷兰的一首诗歌《跳舞小曲》称颂茶叶的医药作用,引起饮茶者的重视。同年,医学家本特科厄(Comelis Bentekoe)的《茶叶美谈》一书在海牙出版,书中以亲身感受大力颂扬饮茶的益处,劝人每天饮茶8-10杯。1684年,本特科厄(Cornelis Bentekoe)首先在欧洲把茶叶作为药物应用,把它作为一种万应灵药开给患者,甚或作为延年益寿的酏剂。1685年,海牙有位医生写了一本《奇妙的草药——茶叶》的书,宣传茶叶的医药功用。茶叶的医药保健功用被人们普遍接受后,需求量大增。1734年,荷兰从中国进口茶叶88.5567万磅,到1784年已达350万磅,比50年前增加了3倍多,成为中国茶叶转运欧洲的重要国家。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