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医学源流(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张仲景医学源流(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作者:傅延龄,陈明,付长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1405774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8-12-01 出版社: |
林亿《伤寒论序》云:“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与皇甫谧一样,林亿亦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伊尹汤液》一书基础上“论广”而成。
有关《汤液经法》的作者,从今存文献看,*早为皇甫谧云是商人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但有学者认为,*早著录于《七略》的《汤液经法》一书,直至班固所修《汉志》,均不曾著录其撰著者。从我国文化发展史与医学发展史的角度看,若云商人伊尹“为《汤液》”之书,其可能性是很小的。《汤液经法》的作者极有可能是托伊尹之名。皇甫谧的说法,无论是依据某种文献,还是得之于口耳相传,均难令人相信。
《汤液经法》一书在现存的医学文献中著录或引录甚少。198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主编的《敦煌古医籍考释》和1994年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生主编的《敦煌中医药全书》,均收录《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一卷,其卷端署“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据考证此书可能为陶弘景所撰,抄写年代约在宋代以前。该书的不少内容为张仲景继承《汤液经法》提供了佐证。《辅行诀》书中有言:“陶弘景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表明该书为《汤液经法》的节略本。书中又言:“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存、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辅行诀》的这句话说明张仲景曾师于《汤液经法》。《辅行诀》中有多处引录《汤液经法》文,其方剂与《伤寒杂病论》诸方有惊人的相似。如小阳旦汤即《伤寒论》之桂枝汤,大阳旦汤即《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小白虎汤即《伤寒论》之白虎汤,大白虎汤即《伤寒论》之竹叶石膏汤,小朱鸟汤即《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小玄武汤即《伤寒论》之真武汤等。
二、《黄帝内经》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其成编则在战国至西汉之际。《黄帝内经》是《伤寒杂病论》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言:“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一般认为,仲景所说的《九卷》就是《灵枢》,与《素问》合为《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它是《伤寒杂病论》的理论基础。至于张仲景所说的《阴阳大论》,据林亿校正《素问》时提出的看法,《素问》与《阴阳大论》原为二本书,王冰将二书合而为一,仍名《素问》。《素问》之七篇大论便是《阴阳大论》的内容,主要论述运气学说。后世医家如成无己等用《素问》中七篇大论之理解释《伤寒论》。
这里选择几个与伤寒相关的问题看《伤寒杂病论》与《内经》的关系。
(一)伤寒的概念
关于“伤寒”,《内经》认为“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病原。《内经》指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外,《素问·热论》又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热病就是伤寒,伤寒即是热病;其二,热病大多属于伤寒一类的疾病。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中伤寒的概念。但张仲景著作中伤寒的概念与《内经》也有一些不同。《伤寒例》云:“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伤寒杂病论》明确提出触冒冬寒而病伤寒,不过伤寒虽然主要发于冬季,但春夏秋皆有发生;《内经》里也有伤寒伏气学说,但张仲景明确提出了“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夏、秋乃发。
(二)伤寒的分证
张仲景对《素问·热论》伤寒三阴三阳分证的方法有很多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伤寒三阴三阳辨证体系,后世又称六经辨证体系。《素问·热论》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咽,故腹满而咽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仲景之六经辨证体系对《内经》三阴三阳辨证方法有很多的发展。《素问·热论》只论述了伤寒的部分热证、实证,而未论及虚证、寒证;论其变化仅及于“两感”,论其治法亦只局限于汗、下二法。而《伤寒杂病论》则全面论述了伤寒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证候特点,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寒热虚实病变皆有细致的论述,治法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赅备,针药合施。《素问·热论》论三阴三阳病证但言其常而不及其变,而《伤寒杂病论》则详细地论述伤寒的各种兼证和变证;《素问·热论》论伤寒的传变拘于时日,而《伤寒杂病论》论伤寒传变则不拘时日,而以脉证为凭。
有学者认为,仲景六经辨证是在《灵枢·经脉》十二脏腑经络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不排除受到《素问·热论》的影响。若将《伤寒论》与《灵枢·经脉》联系起来看,则伤寒三阳三阴病变机制及其传变规律便能得到较好的解释。如太阳经证不解循经入腑,则出现蓄水、蓄血之腑证,这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络属有关。如果仅仅将《伤寒论》与《素问·热论》联系起来看,六经病变的一部分外在表现和发展趋势就难以从脏腑经络的结构、功能上说得明白。
医学 中医学 经典古籍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