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作者:卢详之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4682505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9-08-01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62. 夏墨农:痈疽疮疔,形诸外而本诸内,正气为御邪之本
63. 庞泮池:异病虽同治,本源自仲景
64. 顾伯华:疔疮走黄,必以通下
65. 蔡小荪:彰古参今,辨证辨病,衷中参西
66. 杨永璇:真正辨证而施治,秘而不传者,在经在络
67. 杨依方:药物取归经,执简而驭繁,大扬阐医理
68. 施 杞:经隧不通,气机逆乱,瘀阻经络,从肝而治
69. 张重华:五官之病,多涉肝肺
70. 李济仁:调理五脏可养生
71. 邓铁涛:博而不失其精,实而不失其高,近而不失其远
72. 苏荣扎布:以八戒安心,以四法调身
73. 金明渊:老于临床者,辨在义理之得当,不在药物之新奇
74. 王翘楚:脑属脏器,而非奇恒
75. 邵长荣:中医内涵的扩展,就在于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76. 王灵台:子母戚戚,肝肾息息,阴阳互根,乙癸同源
77. 叶景华:临证有五要:主证、主次、共性、阶段、整体
78. 奚九一:无因不成瘀,因邪而致瘀
79. 陆德铭:识病是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要
80. 陈筱宝:治妇人以元气为本,调血为主,调肝为本
81. 蔡柏春:治女科之经候,从气从血而辨寒热虚实
82. 陆瘦燕:五行气法是针术取效之关键
83. 朱瑞群:小儿顾护纯阳,滋补稚阴,温阳而抑阴
84. 王子平:擒拿与点穴,正骨理筋于一炉;手法与药物,练功相合于一体
85. 姚和清:眼科之治,分辨在阴在阳,证辨在脏在腑
86. 钱伯文:积聚之成乃气滞之故,疏达理气乃治本之法
87. 刘嘉湘:扶正求本,尤重脾肾,辨病祛邪,着眼局部,立足整体
88. 谢利恒:六淫重在于湿,治湿之法,惟辛惟燥
89. 王正公:辛透以疏风,清轻以泄热
90. 夏少农:益气养阴法为外科基本之法
91. 黄文东: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为密切
92. 费绳甫:步东垣,宗丹溪,从补阳,重补阴,治虚劳,长调理
93. 王慰伯:外感论治,六门三法宜;新感、伏邪,只在辨证,识分六气
94. 姜春华:截断扭转,开一代温病新法门
95. 王大增:女病重在治肝
96. 陈大年:承先人,继素庵,明病理,调肝血
97. 黄鸿舫:先议病,后议穴
98. 董廷瑶:检谱对弈弈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
99. 时毓民:治小儿病,重在健脾助运
100. 赵炳南:皮肤湿疡为病,起于湿热,主在心肝,惟以龙胆泻肝
101. 陈健民:医哲本相通,参合宜求索
102. 彭培初:不通乃百病之源,凡病惟求于通
103. 裘沛然:疑难病证因有五因,治有八法
104. 王 左:解排热毒散,气血贵畅和
105. 徐仲才:人若失其阳,则折寿不彰
106. 姚培发:人衰之本,肾精竭矣
107. 朱南孙:乙癸一源,肝肾相系
108. 唐吉父:治学宜“熟”“博”“活”
109. 顾筱岩:疮疡形之于外,病源必根于内
110. 奚伯初:小儿之治,尤重滋阴
111. 徐蔚霖:儿科之治,重在调肺、脾、肾
112. 孟仲法:何为整体谓?阴阳平衡
113. 朱子云:喉疾之辨,源为脏腑经络
114. 王仲奇:辨病证,溯经络,酌盈虚,济升降
115. 夏 翔:脾肾为本,气血为治,益气活血为要
116. 徐小圃:小儿以阳气为本
117. 陈作霖:情志致病,必取厥阴
118. 秦亮甫:和调五脏,辨识经络,尤崇督脉
119. 哈荔田:临床调经者有“五要”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作者简介

卢祥之,男,1953年出生,安徽阜阳人。知名中医药文化学者。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在山西大学读研,毕业后留校教授中文。1984年创办《中医药研究杂志》,199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聘为研究员、编审。著有《中国药酒谱》《中国药汤谱》《中国药粥谱》《医海拾贝》《医坛百影》《医溪絮语》《医苑散记》《医窗夜语》等。

医溪絮语:名中医治学心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医学 中医 中医临床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