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作者:张伯礼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8083438

定价:21.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内容简介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消化科分册》选择消化系统的慢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候为目,详细介绍具体病种的中成药辨证论治规律和方法,很好地体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既有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又有现代应用研究的支持,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目录

慢性胃炎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用中成药简表

便秘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便秘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便秘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溃疡性结肠炎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节选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消化科分册》:  仲景胃灵丸  (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口干、急躁易怒、头晕、血压高。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  虚寒胃痛颗粒(胶囊)  (处方)黄芪(炙)、党参、桂枝、白芍、高良姜、干姜、甘草(炙)、大枣。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  颗粒剂:口服。一次5g,一日3次。  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5g。  胶囊每粒装0.4g。  (贮藏)密封。  ……

消化科分册-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作者简介

  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主编。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临床标准起草及中成药部颁标准、地标转正整顿工作。从事中医药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多年。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艮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张院士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连续承担两批973项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获何粱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还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嘲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绍能,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医学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著作10部,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内科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