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
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作者:吴南京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4674609 定价:29.5 出版时间:2017-05-01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继《医道求真》系列之后的又一中医原创力作。著者从医二十余年,博采众长,独辟蹊径。本书分为名师传承、病案分析两篇。上篇梳理了著者对《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伤寒杂病》《本草纲目》等经典医学名著的学习体会,以及对刘完素、朱丹溪、钱乙、朱震亨、张元素、李杲、王好古、薛己、张介宾、黄元御、叶天士、王清任、唐宗海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心悟;下篇载录了20类病症的病案,皆来源于著者在横店义诊的病例,皆从辨证角度,揣度患者的疾病过程、脏腑虚实,确定治疗原则,分析选药思路。著者对病案介绍并未严格遵循教科书的形式,看似随意,实则顺应诊疗思路,一气呵成,其目的是为了完整再现当时遣方用药的思维过程和临证体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原创,写作质朴,真实可参,实为研习中医治学的上佳读本,值得推荐。
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 目录
上篇名师传承 笔记1:《黄帝内经》是中医之根 笔记2:《黄帝内经》的学习方法 笔记3:《难经》的成就 笔记4:《中藏经》 笔记5:经方 笔记6:如何用好经方 笔记7:大医孙思邈首创“以法类证”和“以方类证”的先河 笔记8:中医学的功臣王熙与《脉经》 笔记9:药学是打开《伤寒论》的门 笔记10:如何学习《伤寒论》 笔记11:《伤寒例》的价值 笔记12:临床治疗要重视误治 笔记13:外科手术要重视 笔记14:刘完素和“火热论” 笔记15:关于火热的治疗方法 笔记16:攻邪学说和现代医疗 笔记17:对于治病攻邪和扶正的处理 笔记18:朱丹溪不是养阴学派 笔记19:“气有余便是火”对健康的意义重大 笔记20:体虚外感 笔记21:钱乙和他的《小儿药证直诀》 笔记22:“郁”是气血不通之意 笔记23:刘完素和朱震亨的学术异同 笔记24:张元素的医学成就 笔记25:张元素对方剂学的贡献 笔记26:中药组方,不能用中药成分研究堆积 笔记27:李杲的“脾胃论” 笔记28:“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意义 笔记29:谈王好古的“阴证论” 笔记30:《伤寒论》的争辩并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 笔记31:大临床家薛己 笔记32:张介宾的真阳论 笔记33:《本草纲目》的贡献 笔记34:黄元御的医学特色 笔记35:温热病治疗的发展史 笔记36:伤寒和温热的区别 笔记37:刘完素对温热学说的贡献 笔记38:朱丹溪对温热学说的贡献 笔记39:谈温热病治疗的汗法 笔记40:温热病清法的应用 笔记41:温热病的下法 笔记42:“承气汤”用于伤寒和温病的比较 笔记43:战汗 笔记44:一代名医叶天士创见颇多 笔记45:妇人病,以调经为先 笔记46:医林怪杰王清任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瘀血的理解和治疗 笔记47:唐宗海的“血证论” 笔记48:曹家达从临床治病的角度理解《伤寒杂病论》实是别开生面 笔记49:任应秋的治病特色以信息丰富、思路开阔为特点 下篇病案分析 笔记50:外感时邪 笔记51:咳嗽 笔记52:哮病 笔记53:汗证 笔记54:高血压 笔记55:心脏病 笔记56:中风 笔记57:失眠 笔记58:健忘 笔记59:眩晕 笔记60:头痛 笔记61:郁病 笔记62:胃病 笔记63:腹痛 笔记64:肝硬化 笔记65:腹泻 笔记66:便秘 笔记67:肛肠病 笔记68:痞症 笔记69:津液病中医传承笔记-医道存真-叁 作者简介
吴南京,华夏中医论坛讲师。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善治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深受好评。
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理法方药笔记-医道存真-肆
下一篇:医学三字经-附《难经》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