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

作者:梁月华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65913211

定价:99.0

出版时间:2016-06-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 本书特色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主要讨论人体寒热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异常的共性和特性,体现出中、西医理论等在人体功能变化和各阶段的病理变化之间可能的交融互促。全书共分十七章,大致6大部分,反映了近些年来寒热证的研究进展,中西医施治与中西药药理的异同点。

从寒热研究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共性和特性 目录

**篇寒证、热证研究概述
**章寒证、热证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节寒证、热证的临床观察
一、热证的临床观察
二、寒证临床观察
第二节热证的功能研究
一、实热证
二、虚热证研究
三、热证动物模型
第三节寒证的功能研究
一、中枢功能抑制占优势
二、交感神经系统
三、副交感神经系统
四、5—羟色胺系统**篇寒证、热证研究概述
**章寒证、热证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节寒证、热证的临床观察
一、热证的临床观察
二、寒证临床观察
第二节热证的功能研究
一、实热证
二、虚热证研究
三、热证动物模型
第三节寒证的功能研究
一、中枢功能抑制占优势
二、交感神经系统
三、副交感神经系统
四、5—羟色胺系统
五、内分泌系统
六、寒证动物模型
第四节寒证、热证的病理变化
一、热证的病理变化
二、寒证的病理变化
第五节寒证、热证的基因、系统生物学研究
一、虚寒证基冈变化
二、动物文验
三、治疗后对基因影响
四、寒证、热证的相关生物网络研究
第二章寒证、热证与西医疾病诊断
**节中医寒、热证型功能指标变化总观
一、中医热证、寒证功能变化
二、西医的应激反应
第二节中医寒、热证型病理指标变化总观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辨证总观
一、中医辨证总观
二、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总观
第四节西医病与中医辨证
第三章寒、热的证候传变与功能背景
**节寒、热证的传变
一、临床观察
二、动物实验
三、免疫功能的变化
四、证候随疾病的发展而传变
第二节证的脏腑传变研究
一、三焦证候
二、脏腑传变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三、西医也有多器官同病的综合征(传变)
第三节证的传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寒、热的功能背景及病理背景
一、阳热—交感型
二、阴寒—副交感型
三、调节寒、热证功能背景的意义
第五节寒、热的本质及寒、热证研究的意义
一、寒热本质
二、寒、热证的研究的启发
第二篇正常人中枢功能的共性概观
第四章神经型、体质与功能状态
**节正常人体神经型的研究
一、世界神经型的分类
二、正常人类分型
第二节正常人体的功能状态研究
一、体质的研究
二、体质的分类
三、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的测量
四、动物群体的功能状态
第三节内外环境变化对功能状态的影响
一、先天因素
二、年龄对人体的影响
三、外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讨论
一、神经型—体质
二、功能状态
第五章中枢功能状态与反应性
**节中枢的功能
一、神经元功能
二、神经的可塑性
三、中枢可塑性的改变影响功能状态
第二节内外环境变化对功能反应性影响
一、不同年龄的功能反应性
二、外环境对功能状态的影响
第三节功能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一、ACTH的刺激反应
二、胃黏膜出血
三、体温调节
四、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第四节疾病状态下功能反应及中药调节
一、冷加压试验对肾阴虚、肾阳虚的影响
二、运动、卧立、冷加压对心气虚、心阴虚的影响
三、促甲状腺激素(TRH)刺激反应
四、中药对功能状态调节
第五节功能状态的临床意义
一、正常人体功能状态调节
二、不同功能状态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三、中药的调节功能状态的作用值得推广
第六章中枢的自身平衡能力
**节高级中枢的功能平衡调节
一、皮质活动
二、边缘系统
第二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自主神经的整合作用
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
二、下丘脑的神经通路
三、神经对免疫的调节
四、分子水平的调节
第三节病态时自身调节平衡能力
一、自主神经之间的平衡调节
二、分子之间的平衡调节
三、代偿功能
四、内源性保护
第四节讨论
一、正常人体的自身凋节平衡能力
二、疾病状态下自衡力的调节
三、如何调动自衡力治病是治疗的新课题
第三篇疾病发展中功能、病理、治疗的共性和特性
第七章清除病因与调节功能状态
**节内、外因引起的疾病
一、怒伤肝
二、肝脾不和
三、抑郁症
四、焦虑
五、燥证
六、治疗
第二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的关系
一、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