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淦冶疗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蔡淦冶疗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作者:蔡淦 开 本:其它 书号ISBN:9787030443762 定价:80.0 出版时间:2015-06-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蔡淦冶疗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本书特色
医路篇:介绍指导老师学医、行医经历,特别是对其影响*深刻的人、事、物、书和感触等,以给后学者启示或参考。医论篇:介绍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用药特色、药对举隅、膏方心得、医话集锦,科研成果等。医案篇:指导老师选取自己的临证案例,每案后加按语以讨论体会或得失。可包括门诊医案、膏方医案以及教学查房医案。
蔡淦冶疗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目录
前言蔡淦教授简介
上篇医路篇
立志从医,跟师学艺
师从各家,博采众长
薪火相传,精诚教学
中篇医学心悟一
学术思想
深化中医内科识病辨证的理论
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须分外感、内伤
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
对《脾胃论》现代临床应用的解读与发挥
临证思辨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
健脾疏肝和滋阴润肠法治疗慢性便秘
慢性胃炎的诊治
治疗胃癌手术后和放化疗后的临证经验
酸甘化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托毒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
苦辛通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下利的六经辨治
消导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运用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东垣理论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经验
精神焦虑症状在脾胃病中的表现
治湿的临床经验
脾胃病虚证的辨证论治
脾阴虚的辨证特点及治疗
现代科研研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现代研究
肠吉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和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肠吉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crhmrna、spmrna表达的影响
肠吉泰对内脏高敏大鼠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8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肠吉泰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现代研究
莪连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莪连颗粒对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
莪连颗粒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莪连颗粒逆转胃癌前病变agnor及细胞图像分析
用药特色
单味药治疗经验
常用药对举隅
膏方应用心得
膏方临床应用
膏方防治优势
膏方组方心得
医话集锦
运用“三观理论”诊治疾病
脾阴虚论治
浅析“胃以通为用”
胃痛虚实寒热之辨
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扶正健脾法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
泄泻的中成药辨证治疗
“利小便则实大便”治法的临床应用
引经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中的抗癌药物
从血论治黄疸
风药在疏肝理气中的应用
风药在升阳举陷中的应用
从肝胆论治胆囊功能紊乱
从肝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从肝胃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脾胃病用药特点
对诸姜的应用经验
追忆和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谈养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摄生调养
下篇医案篇
门诊医案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0例)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2例)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
结肠癌术后(2例)
直肠癌术后(2例)
胃癌术后(1例)
胆囊癌术后(1例)
胰腺癌术后(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
溃疡性结肠炎(3例)
便血(2例)
支气管炎(1例)
哮喘(1例)
慢性肾炎(1例)
肝硬化(2例)
慢性乙型肝炎(1例)
心律失常(1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
便秘(1例)
泄泻(1例)
汗证(1例)
住院医案
中风一中经络(2例)
郁证(2例)
便血(2例)
呃逆(1例)
腹痛(5例)
胃癌术后(1例)
胃痛(1例)
泄泻(4例)
眩晕(2例)
膏方医案
慢性胃炎(1例)
慢性泄泻(1例)
肠易激综合征(5例)
溃疡性结肠炎(1例)
消化性溃疡(2例)
功能性便秘(4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例)
直肠癌术后(1例)
食管癌术后(1例)
胃癌术后(1例)
鼻咽癌放疗后(1例)
消渴(2例)
代谢综合征(1例)
蔡淦冶疗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作者简介
蔡淦教授,1938年8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六年制本科医疗专业,同年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工作。现担任曙光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顾问等职务。1995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名中医。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早年深受程门雪、黄文东、张伯臾、童少伯和张羹梅等一代江南名医大家的悉心指导,之后在其临诊过程中博览古今医籍,荟萃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诊疗风格。首先提出了诊治疾病的“三观”理论,即辨证时应考虑个体的整体情况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整体观),治疗时应根据病情演变而“药随证转”(动态观),遣方用药时应注重药性间和人体气血阴阳间的均衡(平衡观)。其次根据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在治疗内科杂病时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
医学 中医 中医临床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