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第二版)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医学基础-(第二版)

中医学基础-(第二版)

作者:申惠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08323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自然 重视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 传
 统的中医药 学有 着 悠二久的 历史'由于 疗效独特、
整体谲和 毒副作用小,具有 西药无法替代的地  
位。一_些抗衰老 抗氧化 防突变以及免疫调节
的中 药和  保 健品会继续受到青睐。 按照“ 药食 同
源”的 中 医理论,我们除可以制作多种可口的 有
益于 健康的保健食品供人们 享用’还可以将中药
制成农药、饲料 化妆品,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
要  中药和仅是21 世纪 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之
一,也是人类 绿色健康产业的代表           
**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性味和功能。中药
的性味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中药的功能包括
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
    四气,又称四性,是药物的药性,即寒、热、
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凉次于寒,是同
一性质。温次于热,也是同一性质。寒凉与温
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四性是从药物作用于
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一般来说,能
够治疗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性质。寒凉性的
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治疗
寒证的药物,多属温热性质。温热性的药物多
具有祛寒、温里、助阳等作用。
                          
   平性药 有一些药物寒热属性不甚明显 性
质较平和 介于温凉之间 称平性  临床可依功效
 应用。而这些药物的药性实质上仍有偏温或偏
 凉的不同,没有超出 四 气二范围 
    五味,是药物的滋味。即辛、甘、酸、苦、咸
五种不同的味道。药昧的确定,一是根据口尝
的结果,二是根据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实际作
用,如有的药口尝无甘味,而其具有补益作用,
故标甘味;有的药口尝无辛味,而其具有行气、
活血作用,故标辛味。
    不同的昧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证,综合历
代用药经验,其功效和适应证如下: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
效,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神昏、窍闭、湿阻
等证;如桂枝发汗、橘皮行气、川芎活血、麝香
开窍、藿香化湿等。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
虚证、某些拘急疼痛等证;如人参补气、甘草调
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等。
    酸味:有收敛、固涩等功效,常用于虚汗、
久泻、遗精、出血等证;如五味子收敛固涩以止
汗、止泻、止遗精,赤石脂止血等。
    苦味:有泻和燥两方面的功效,泻即清热
 泻火、泻下、降泻肺气,常用于热证、便秘、喘咳
等,如栀子清热、大黄泻下、杏仁降肺气。燥即
燥湿,药物味苦而性温的,能燥寒湿,如苍术苦
温燥湿,用于寒湿证;味苦而性寒的能燥湿热,
如黄连清热燥湿,用于湿热证。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常用于瘰
疬、痞块、燥热便秘等;如海藻软坚散结、芒硝
泻下通便等。
    除五味之外,还有淡味药和涩味药。淡味
药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多用于水肿、泄泻、小
便不利等,如茯苓淡渗利湿,因其药味不甚明
显,前人将淡附于甘、常甘淡并称;涩味药与酸
味药的功效基本相同。故一般仍称“五味”。
    每一药物都具有气和味,气、味各有其作
用。故必须两者综合而观之。一般气、味相同
的药物,其主要功效也大致相近,而气、味不同
之药物,功效就有区别。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趋向,
基本可概括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大
凡升浮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上、向外,具有发表、
散寒、升阳、开窍、催吐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
表(如外感发热)、在上(如呕吐),病势下陷
(如脱肛等内脏下垂症)等病证;而沉降药的
作用趋向为向下、向里,具有潜阳、平喘、收敛、
渗利、泻下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里(如热结
便秘)、病势上逆(如肝阳上亢的眩晕)等
病证。
    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药物本身的
性味、质地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升浮的药物大
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质地较轻;沉降的药
物大多具有苦、酸、咸味和寒凉性,质地较重。
但有的药物具有双重性,如麻黄既可发汗解
表,又可降气平喘;川芎既可上止头痛,又可下
调月经。
    药物的升降浮沉还可因加工、炮制或配伍
而发生改变。酒制则升、盐炒则下行、姜汁炒
则能发散、醋炒则能收敛。所以在临床应用时
要灵活掌握,才能运用得当,发挥药物的治疗
作用。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
起特殊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
规律。由于药物归经不同,性味相同的药物,
其作用范围与作用部位也有区别,如黄芩、黄
连、黄柏同属苦寒清热药,但黄芩人肺经而长
于清肺热;黄连人心、胃经而能泻心火、清胃
热;黄柏人肾经而重于泻相火。
    毒性是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是用以反映
药物安全程度的性能。中医药对中药的毒性
概念的认识,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广义的毒性
泛指一切药物,凡药皆有偏性,以偏治偏也就
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作为中药性能之一。
狭义的毒性指含有有毒成分,药性峻猛,进入
人体易致毒副作用甚至使人致死者的药物。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医学/药学考试 高职高专教材

在线阅读

上一篇:现代创伤骨科学     下一篇:健康教育-(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