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作者:陈慈,陈俊红,龚晶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13657976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9-11-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全书包括十二章。 *章至第五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农业多功能的定义和层次结构,分析了农业诸功能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农业各单一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演进过程与演进机理。围绕农业多功能拓展产生的新业态,第六章至第十章界定了农业新业态的定义、内涵、类型,分析了农业新业态产生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农业新业态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各业态发展的现状分析,给出了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地域特征,并论述了当前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成效与问题;*后,着眼于形成创新动力与服务氛围,提出了农业新业态培育的政策建议。第十二章,重点介绍了北京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深入挖掘农业多重功能与价值,培育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参考。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十二章。**章至第五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农业多功能的定义和层次结构, 分析了农业诸功能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 以北京为例, 分析了农业各单一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演进过程与演进机理。围绕农业多功能拓展产生的新业态, 第六章至第十章界定了农业新业态的定义、内涵、类型, 分析了农业新业态产生的动力机制, 构建了农业新业态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 通过对各业态发展的现状分析, 给出了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地域特征, 并论述了当前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成效与问题 ; *后, 着眼于形成创新动力与服务氛围, 提出了农业新业态培育的政策建议。第十二章, 重点介绍了北京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探索实践, 为深入挖掘农业多重功能与价值, 培育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参考。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陈慈

陈俊红
博士/国家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和农业工程咨询。研究领域涉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种业等。主持和主要完成科研课题30项,主持和参加农业工程咨询项目30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

龚晶陈慈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都市农业发展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农业产业融合、农业新业态、合作经济、农业政策分析等。主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路径与政策建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路径与建议”“北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等各类课题2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课题13项,公开发表论文23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农业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等奖项9项。

陈俊红
博士/国家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和农业工程咨询。研究领域涉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种业等。主持和主要完成科研课题30项,主持和参加农业工程咨询项目30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

龚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主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北京农科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等各类课题1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课题25项,著作10部,在《农业经济问题》《调研世界》《农村经济》等杂志和文集发表学术论文31篇,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奖项共7项,参与编写和起草多项发展规划及政策文件。

农业多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研究

农业/林业 农业工程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