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病害学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龟鳖病害学

龟鳖病害学

作者:李贵生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9235205

定价:258.0

出版时间:2018-03-01

出版社:中国农业

龟鳖病害学 本书特色

《龟鳖病害学》内容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总论8章,下篇各论4章,共12章。章主要叙述龟鳖病害学研究的概况,以便读者对龟鳖病害学有一全面的了解;第二章叙述龟鳖的生物学、分类及形态结构,是龟鳖养殖技术研究的基础;第三章为病原学,论述引起龟鳖发生疾病的各种原因,特别是生物性病原体,是龟鳖疾病防治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介绍龟鳖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结果,为病理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五章叙述龟鳖的病理学研究结果,是龟鳖疾病防治的重点依据之一;第六章介绍龟鳖的免疫学研究内容,以便采取有效的免疫防治路径,提高龟鳖的抗病力;第七章介绍药物学知识,为龟鳖疾病的防治打下用药基础;第八章论述龟鳖的健康养殖学,此为龟鳖疾病防治的发展方向及成功的保证;第九章介绍常见的龟鳖养殖种类,是龟鳖养殖种类的有效选择与病害防治的基础知识;第十章介绍龟鳖病害调查与诊断知识,是疾病治疗时对症的前提;第十一章介绍病害防治原则,以便在龟鳖养殖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采取防病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第十二章具体介绍各种龟鳖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与治疗手段,是处理龟鳖疾病的有效方法。

龟鳖病害学 目录

前言
上篇 总论
章 绪论
节 龟鳖病害学的定义
第二节 龟鳖病害学的任务
第三节 龟鳖病害学与分支学科的关系
一、病原生物学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学
四、健康养殖学
第四节 龟鳖病害学的研究方向
一、病原学的研究
二、免疫防治研究
三、遗传育种研究
四、药物防治研究
五、健康养殖研究
第二章 生物学
节 龟鳖的分类
第二节 形态结构
一、龟的形态结构
二、鳖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生态习性
一、生态类型
二、生活习性
三、食性
四、生长
五、繁殖习性
六、冬眠习性
第四节 人工养殖
一、龟的人工养殖现状
二、鳖的人工养殖现状
第五节 龟鳖的保护
一、保护野生龟鳖的重要意义
二、保护野生龟鳖的措施
第三章 病原学
节 概述
一、龟鳖病原学的概念
二、龟鳖病原学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非生物病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营养因素
三、管理因素
第三节 生物病因素及致病机理
一、病毒
二、细菌
三、支原体
四、衣原体
五、立克次氏体
六、真菌
七、寄生虫
八、藻类
第四章 组织学与超微结构
节 组织学
一、水栖龟类的组织学
二、半水栖龟类的组织学
三、陆龟的组织学
四、海龟的组织学
五、鳖类的组织学
第二节 超微结构
一、龟类的超微结构
二、鳖类的超微结构
第五章 病理学
节 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二、贫血
三、出血
四、血栓形成
五、栓塞
六、梗死
第二节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一、水肿
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三节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
一、萎缩
二、变性
三、细胞死亡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一、代偿
二、化生
三、肥大
四、再生
五、肉芽组织形成
六、创伤愈合
七、机化
八、细胞自噬
第五节 炎症
一、致炎因素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三、炎症的主要症状
四、炎症的类型
五、炎症的结局
六、组织病理学研究实例
第六节 应激
一、应激反应的原因与作用机制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与结局
第七节 肿瘤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三、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四、肿瘤的扩散
五、肿瘤的命名
六、肿瘤的分类
七、肿瘤的病因
第六章 免疫学
节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
四、免疫学的发展
第二节 龟鳖的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免疫细胞
三、免疫分子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
一、体表屏障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补体系统
四、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第五节 增强龟鳖抗病力的主要措施
一、消除能够降低龟鳖免疫机能的各种因素
二、免疫接种
三、使用免疫刺激剂
四、抗病育种
第七章 药物学
节 概述
一、药物学发展史
二、龟鳖类药物的特点
三、龟鳖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药效学
一、药物作用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三、药物的构效关系
四、药物的受体学说
五、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药动学
一、药物的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药物的速率过程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自身方面
二、给药方法
三、龟鳖方面
四、环境方面
第五节 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药物选择的原则
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药物使用剂量的确定
第六节 常用药物
一、消毒药
二、治疗用药
三、中草药
第八章 健康养殖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农业/林业 动物医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