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作者:国家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

开 本:A5

书号ISBN:9787030319159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6-06-3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本书特色

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但很少的人能够真懂,也就谈不上真信。本书将从正面介绍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科普读物,为大众提供一个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作物的平台,促进我国粮食安全。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但很少的人能够真懂,也就谈不上真信。本书将从正面介绍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科普读物,为大众提供一个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作物的平台,促进我国粮食安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全球市场贸易中敏感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认识“基因”、了解转基因及其产品,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人们就会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为此,我们分社出版了《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一书,衷心地希望广大民众能通过本书,增加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从科学和客观的角度理性地评价转基因技术和产品。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内容简介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是一本全面了解转基因作物的科普类读物,书中图文并茂,亲切可读,列举您身边的食品和现象,由转基因专家亲自解答您的种种困惑,帮您揭开转基因食品的“神秘面纱”!1. 从认识转基因作物开始,到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再到老百姓*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后涉及转基因技术。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2. 全书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几个关键点:安全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转基因作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目前争议事件与转基因作物的关系。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 3. 以张启发院士为首的转基因专家团队倾力打造。 4. 全彩印刷,内容简明,图文并茂,穿插幽默卡通漫画,通俗易懂。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目录

目录: 前 言
第1章 认识转基因作物
1.1转基因作物研发的标志性事件
1.2转基因作物的特点与功能
1.3功能多样的转基因作物
1.3.1具有特定抗性的转基因作物
1.3.2延长果实储藏期的转基因作物
1.3.3改良品质的转基因作物
1.3.4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作物
1.3.5营养高效利用的转基因作物
1.3.6改良环境的转基因植物
1.4目前获准进入市场的转基因作物
1.5转基因作物的培育
第2章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2.1当前转基因作物研究领域的热点
2.2国际上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态势
2.3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情况
2.4 转基因作物与基因经济
2.5转基因作物与第二次绿色革命
2.6我国现有作物生产中面临的七大问题
第3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3.1功能众多的转基因食品
3.2对食品安全性概念的理解
3.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
3.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内容
3.5转基因作物获准进入市场有十分严格的程序
3.6转基因食品可以让许多传统自然食品更安全和更健康
3.7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长期效应的认识
3.8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发生争议根源复杂
3.9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及安全管理政策
第4章 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4.1 基因的本质与功能
4.2 转基因技术的含义
4.3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
4.4 几种常用的作物转基因方法
4.4.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4.4.2基因枪介导的转化法
4.4.3花粉管通道法
4.5 转基因技术的用途
4.6 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4.7对转基因技术风险性的认识
附录1:全球七大科学院联合声明支持转基因技术
附录2:科学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
附录3:科学时报: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典型争议事件溯源
附录4:咨询动态: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参考资料、参考网址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相关资料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虽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的态度。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我从来不认为转基因食品问题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这句话可能一些官员和老百姓都不同意,但是我坚持。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定义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转基因食品中并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更谈不上对健康的影响。 饶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三十多年来,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带来最初危言耸听者所预言的可怕后果。 激烈反对转基因的结果,只能是减慢我国新型技术的开发。 黄大昉(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为了创造新品种以适应人类需要,人们过去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选育或人工杂交育种手段,其本质就是通过基因不断转移、选择以改变植物固有的遗传特征。换句换说,今天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已经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种,而是经过转移基因得到的新物种或新品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农业/林业 农学(农艺学)

在线阅读

上一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下一篇:多肉植物彩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