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
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作者:余新晓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73956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7.2.7 小班调整状态表
7.3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流程
7.3.1 调整的基本流程
7.3.2 调整流程的形象化描述
7.3.3 半城子水库库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流程
7.4 基于调整分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调整模型
7.4.1 0-1型整数规划
7.4.2 模型的构建
7.4.3 半城子水库库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调整
7.4.4 调整结果分析
7.5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建
7.5.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7.5.2 系统的构建思路
7.5.3 系统的功能设计
7.5.4 系统的结构设计
7.5.5 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
7.5.6 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 节选
《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以半城子水库库区为例,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植被类型结构的优化模型,提出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要素和流程,建立了基于调整分期的模型,研建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决策支持系统。《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可供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土地利用等专业的研究、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 相关资料
插图:根据扩展的生态位理论,对位配置的概念也推广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对位配置必须按照生态位的能级分布层次,将多维生态位按照限制因子定律,逐层逐维分析一个生物种或非生物的资源利用谱,用实际资源利用函数描述生物种或非生物生态位的变化。通过建立反映生物种或非生物适合性(适宜度)与环境资源利用程度关系的适合性(适宜度)分析,就可以实现生物种适宜生态位与环境资源(生态)位的对位配置(张富等,2007)。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就是要实现防护林体系与微地形地貌、水土资源空间特征的准确对应。包晓斌(1996)以土地利用方式、林种水平配置和树种立体配置为核心,通过专家系统咨询,对晋西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进行了配置。袁正科和周刚(1998)依据立地因子的特点,将黄塘小集水区划分为5个立地类型,分别配置了林种。王迪海和唐德瑞(2000)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对位配置优化模式,提出荒坡水土保持林、固坡林、沟头防护林等7个林种的配置比例、配置部位、防护作用和适宜树种。高甲荣等(2000)以小班为研究单元,将立地因子进行聚类分析,把密云水库北庄示范区划分为6个立地类型,根据各立地类型的生态经济特点,结合水源保护林配置的原则,提出了水源保护林林种配置的方案。朱金兆等(2002)针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水、地形与小流域侵蚀泥沙的来源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基于林水平衡,体现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水土保持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原理与技术。即当坡面的坡度25~时,发展林牧业,采取林草复合、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沟谷地配置固沟拦沙滤水林模式,降低流速,减少冲力,拦沙滤水。采取林草复合、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李永生等(2002)则利用卫星图像并结合实地调查,在对平顺县林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组合立地划分及立地质量调查成果,确定了平顺县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组成类型及适宜立地类型,并按全县4273个小班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三个主导立地因子,确定各小班适宜林种树种。宋西德等(2003)根据自然规律(土壤水分分异规律、水土流失分异规律、树种生理生态特性分异规律)和地形地貌(中地貌局部地形微地形)特点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防护林网络体系进行了林种的水平和立体配置,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合理结合,并与梁峁沟坡、河川、道路、四旁、庭院、水利设施等相联系,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农业/林业 林业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