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

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

作者:王云路主编

开 本:25cm

书号ISBN:9787308191494

定价:198.0

出版时间:2019-06-0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 本书特色

大金集礼點校凡例

一、 此次點校以怡府舊藏本《大金集禮》爲底本,其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八一〇六),并影印入《中華再造善本》續編。
二、 所用校本及簡稱如下:
(一)曹本:曹寅舊藏本,題名《金集禮》,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一九四八一)。
(二)文淵閣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三)廣雅本:光緒二十一年廣雅書局刻本。
以上三本全部通校。
三、 《金史》及張金吾《金文*》均大量引用《大金集禮》之文,故對於相關部分亦加通校。大金集礼點校凡例 一、 此次點校以怡府舊藏本《大金集禮》爲底本,其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八一〇六),并影印入《中華再造善本》續編。 二、 所用校本及簡稱如下: (一)曹本:曹寅舊藏本,題名《金集禮》,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一九四八一)。 (二)文淵閣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三)廣雅本:光緒二十一年廣雅書局刻本。 以上三本全部通校。 三、 《金史》及張金吾《金文*》均大量引用《大金集禮》之文,故對於相關部分亦加通校。 四、 底本訛、脱、衍、倒及錯簡之處,有確切根據者予以改、補、删、乙,并出校勘記説明;無確切根據者不改原文,而在校勘記中提出點校者的觀點。 五、 底本不誤,他本有誤者,一律不出校;底本較費解而他本文義優長者,擇要出校。 六、 原書中避金朝諱的地方皆保留原文,清代各抄本、刻本避清諱的地方不作爲異文校勘。 七、 無關緊要的異體字予以統一,不再出校説明。 八、 稱引《金史》之《禮志》、《樂志》、《儀衛志》、《輿服志》時,均徑稱志名,不再標明“金史”字樣。稱引《金文*》相關文章時僅稱《金文*》,不一一標明卷數,書末附《〈金文*〉引用〈大金集禮〉文章詳表》。

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 内容简介

大金集礼提要

《大金集禮》,原名《國朝集禮》,后稱《集禮》、《金集禮》、《大金集禮》。不題作者名氏,當出自金朝禮官之手。是書編纂於金世宗在位後期,一半以上的卷次在大定二十七年(1187)二月之前即已屬稿,*終成書則當在大定末年。
今傳各本《集禮》皆盡於第四十卷,然其中頗有缺佚舛錯,實存不足三十二卷。全書分門類事,每一門都按時間先後記載相關禮制沿革,較次要較瑣細者則附於其後爲雜録,是一部以禮儀制度爲中心的會要體文獻。《集禮》載録了金太祖至世宗五朝大量的公文、儀注類禮制資料,也有一部分官制、文書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在金、元兩代常爲禮官檢討典故之用,在今日亦爲研究金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
《集禮》的門目設置與編排不以五禮爲序,而與《唐會要》、《五代會要》的帝系、禮儀部分相近,主要包括帝號、后妃、宗室、郊祀、宗廟、儀仗、輿服、岳鎮海瀆、宣聖廟、雜祠、朝會以及各種朝廷儀制等。根據書中小注及其他典籍的引用,可知《集禮》原本還有奏告、行幸、園陵、樂、雜儀式、拜日、南郊、拜天等門類,而今本已佚。
金朝後期曾編纂過《續集禮》,惜已不傳。唯今本《集禮》卷一二至卷一七原闕,僅有幾段不成系統的文字,除大定十八年一條外,均爲章宗以後事,*晚的已至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顯然是混入了原書以外的文字。察其體例與《集禮》相近,或許即出自《續集禮》。
金代文獻流傳至今者寥寥可數,出於官方編纂者尤爲少見,《集禮》作爲一部篇帙較多且重要的官修典籍,在金代歷史研究、《金史》校勘、文學研究、文獻輯佚等方面有着重要價值。
《集禮》成書之後,一直以鈔本形式流傳,至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始有廣雅書局刊本。各鈔本或題“金集禮”,或題“大金集禮”。“金集禮”系統傳世較少,没有後人編制的目録與闕卷標註,并偶有一二處文字與《金史》契合,顯示其來源較早,且與元朝史官所用本較爲接近,但今傳各本的時代並不更早,文本質量上也沒有可稱爲善本者。“大金集禮”系統傳世較多,影響較大,但各本質量也參差不齊。大金集礼提要 《大金集禮》,原名《國朝集禮》,后稱《集禮》、《金集禮》、《大金集禮》。不題作者名氏,當出自金朝禮官之手。是書編纂於金世宗在位後期,一半以上的卷次在大定二十七年(1187)二月之前即已屬稿,*終成書則當在大定末年。 今傳各本《集禮》皆盡於第四十卷,然其中頗有缺佚舛錯,實存不足三十二卷。全書分門類事,每一門都按時間先後記載相關禮制沿革,較次要較瑣細者則附於其後爲雜録,是一部以禮儀制度爲中心的會要體文獻。《集禮》載録了金太祖至世宗五朝大量的公文、儀注類禮制資料,也有一部分官制、文書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在金、元兩代常爲禮官檢討典故之用,在今日亦爲研究金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 《集禮》的門目設置與編排不以五禮爲序,而與《唐會要》、《五代會要》的帝系、禮儀部分相近,主要包括帝號、后妃、宗室、郊祀、宗廟、儀仗、輿服、岳鎮海瀆、宣聖廟、雜祠、朝會以及各種朝廷儀制等。根據書中小注及其他典籍的引用,可知《集禮》原本還有奏告、行幸、園陵、樂、雜儀式、拜日、南郊、拜天等門類,而今本已佚。 金朝後期曾編纂過《續集禮》,惜已不傳。唯今本《集禮》卷一二至卷一七原闕,僅有幾段不成系統的文字,除大定十八年一條外,均爲章宗以後事,*晚的已至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顯然是混入了原書以外的文字。察其體例與《集禮》相近,或許即出自《續集禮》。 金代文獻流傳至今者寥寥可數,出於官方編纂者尤爲少見,《集禮》作爲一部篇帙較多且重要的官修典籍,在金代歷史研究、《金史》校勘、文學研究、文獻輯佚等方面有着重要價值。 《集禮》成書之後,一直以鈔本形式流傳,至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始有廣雅書局刊本。各鈔本或題“金集禮”,或題“大金集禮”。“金集禮”系統傳世較少,没有後人編制的目録與闕卷標註,并偶有一二處文字與《金史》契合,顯示其來源較早,且與元朝史官所用本較爲接近,但今傳各本的時代並不更早,文本質量上也沒有可稱爲善本者。“大金集禮”系統傳世較多,影響較大,但各本質量也參差不齊。 怡府舊藏本《大金集禮》抄寫認真,楷法精美,邵章、傅增湘甚至推斷其出於毛氏汲古閣。其本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并影印入《中華再造善本》續編,這次整理就以其爲底本。曹寅舊藏本《金集禮》(簡稱“曹本”)是“金集禮”系統中年代較早者,亦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今取爲通校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與廣雅書局刊本《大金集禮》(分別簡稱“文淵閣本”、“廣雅本”)均流傳較廣,爲學界熟知,這兩本都經過一定程度的校勘,糾正了一些錯誤,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今亦通校。元脱脱等《金史》與張金吾《金文*》皆大量引用《集禮》之文,故對於相關部分亦加通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古籍 经部 总类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