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家人生智慧丛书;自救与放达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百家人生智慧丛书;自救与放达

中华百家人生智慧丛书;自救与放达

作者:郭齐勇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43017542

定价:12.0

出版时间:1998-05-0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无”不是“有”产生之前的存在状态。同时,它也不是对“没有”的描述或是“没有”的一种说辞。《庄子·知北游》中讲了一个寓言,就在纠正那种执“没有”为“无”的偏向。“光曜乎乎无有日:‘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盲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日:‘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无有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显然,光曜自己认为只是达到“无有”,没有达到“无无”。没达到“无无”,即仍将“无”执着为“无”,“无”因能被执定(限定)而也成为了一物。所以,光曜对“无”的真义并没有把握。
老子认为,“有”与“无”,同为化生万物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也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有”、“无”同为天地万物的开始,两者同出于“道”。在二者的关系上,若就其发展与生化万物的可能性与潜能上讲,“无”优先于“有”。“有”是具体存在与个别事物的标志,它是有限的,总是处于被周遭的事物所围困的境地。所以,“有”受时空条件的局限,总是暂时的。事物的本性并非其外在的表现那样。“无”则不同,它不仅本身不受限制,而且能够打破“有”的限制,能够解除束缚在“有”之上的绳索,使其解放出来,展开其内部所包含的无限多的可能性。

中华百家人生智慧丛书;自救与放达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古籍 子部 道家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