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选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韩愈诗选

韩愈诗选

作者:(唐)韩愈著 校注:王基伦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4864469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16-07-01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韩愈诗选 本书特色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大都写得平实顺畅。韩愈zui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韩愈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先说明韩愈的时代、生平、文学主张、诗歌内容, 诗歌特色 ; 而后依韩愈生活年代, 将韩愈分成三期: 早期平正古朴, 中期雄奇变怪, 晚期清新蕴藉。韩诗现存四百余首, 本书选择注其中一百多首, 约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

韩愈诗选韩愈诗选 前言

  本书依据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的次序,选注韩愈诗一百余首,约为其现存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1957年,钱仲联先生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书,仿照宋人集解、间诂一类的纂述方法,采集多家论说,重新系年编排,当年即获好评。钱锺书先生曾对此书提供一些意见,更推崇仲联先生此书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此后学界赞誉声不断,肯定有嘉,迄今亦无更完整的善本。台北世界书局1966年再版此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至2007年间也数度再版。本书考释详备,依年代排列诗作,有助于我们知人论世,从了解韩文公的生平入手,进而了解韩诗的内容、作法,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究其“以文为诗”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酝酿出才力充沛、想象雄奇、奇僻险奥的诗作风格。
  在选注本书的过程中,选注者特别参考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代李汉编《昌黎先生集》,此外还有明代蒋之翘注《唐韩昌黎集》、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民国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以及日本学者清水茂注《韩愈》(岩波书店1958年)、原田宪雄《韩愈》(集英社1965年)等书,据此做了些文字校释和选取诗篇的工作。
  梳理出以下几个切入点,先对韩愈及其诗歌加以介绍。
  一、时代与生平
  韩愈(768—824),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南)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谥“文”,又称“韩文公”。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今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
  韩愈出生在“安史之乱”平定(763)后的第五年,唐王朝已逐步走向衰落。他一生经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其中宪宗元和年间,号称“中兴”,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百姓生活转好;但藩镇势力继续壮大,佛老流弊依然不减,整个国家仍处于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韩愈三岁而孤,由长兄韩会和嫂夫人郑氏抚养。这个家庭浓厚的儒学背景和文学氛围对韩愈的成长历程有很大影响。他少年时代就发愤自励,勤学苦读,“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韩愈《答侯继书》)。德宗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他在这一年开始应举。经四次应试,至贞元八年才在陆贽门下及进士第,然而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试三次(贞元九、十、十一年)均落榜。贞元十二年(796),韩愈开始步入仕途,先是宣武节度使董晋表署为推官,后避汴州军乱,往依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任观察推官。贞元十七年(802)始选授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804)夏末,升任监察御史。这一年关中大旱,韩愈呈给德宗《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对官吏横征暴敛,请求朝廷宽免徭赋,结果被贬为岭南道阳山县令,这是韩愈首次自高位摔跌下来,上距就职御史台的时间不足半年,不久改江陵法曹参军。
  韩愈求举失败及仕途坎坷的因素很多,朝中无权臣奥援是直接原因。他出仕于德宗末年,这正是以二王(叔文、伾)、刘(禹锡)、柳(宗元)为代表的部分朝官与保守势力激烈对抗的时期。韩愈此时与政坛主流人物关系疏远,《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永贞行》二诗,以明显的嫉视态度表明对二王集团的不满,甚至一度怀疑柳、刘二人是促成他被贬阳山的帮凶。不过,真正贬官原因不详,此事乃韩愈单方面的误会,亦未影响日后韩、柳、刘三人的情谊。贞元后期的政风败坏,韩愈对前途倍感彷徨不安,在阳山令任内始终郁闷不乐。至宪宗元和元年(806),韩愈被召回朝廷,任国子博士;其后又有几次升迁转任,元和四年至七年任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河南县令、尚书职方员外郎。仕宦至此时止,多在冷衙署办公,职卑钱少,抱负不得施展,以至落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进学解》)的极困顿窘境。上述可说是其早期仕宦生活的偃蹇时期。
  宪宗元和八年(813),韩愈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从此步入高官的行列。是年,作《进学解》一吐胸中积郁,执政奇其才,转考功郎中、知制诰,始参与朝廷机要。元和十一年(816),迁中书舍人,寻降为太子右庶子。十二年,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奏为行军司马,以赞助谋划有功,升刑部侍郎,次年转兵部侍郎,这是韩愈一生*意气风发的时候。十四年正月,上《论佛骨表》,反对迎佛骨入禁中,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这是韩愈政治生涯的第二次大蹉跌。任后上表,陈情哀切,年末转袁州刺史。十五年被召回朝廷,拜国子祭酒。穆宗长庆元年(821)七月,再任兵部侍郎。二年二月,奉命往镇州宣抚兵变,回朝复命,转吏部侍郎。三年六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十月,再任吏部侍郎。四年,卒,年五十七岁。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古籍 集部 别集类

在线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