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文心雕龙全译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文心雕龙全译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文心雕龙全译

作者:刘勰著 龙必锟 译注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1082084

定价:82.0

出版时间:2008-10-01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文心雕龙》的“枢纽”,即总论部分。
《原道》的“原”,意为本原,“道”指“自然之道”。“原道”即文学本原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的“自然”,意为本然、天然、自然而然的道理或规律。本篇讲《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基础,即作者整个文艺理论的理论依据。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文”和“自然之道”的关系。二、讲“人文”的起源和发展。三、讲文学的教化作用。
本篇重点有二:一、提出并探讨了文学即美学的本原问题。刘勰认为有天、地、万物即有天文地文和万物之文,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文”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或表现形式,而“道”(自然规律)则是“文”的内在实质或内容。据此,刘勰认为参天地而存在的具有灵性心思的人有“人文”(包括文学在内),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文”既要反映自然之道,又要有“文”,即讲究美、讲究文采。这就是刘勰的文原于自然之道的基本理论。
二、提出并探讨了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既然“文”本原于“自然之道”,“文”是“自然之道”的一种体现或表现形式,那也就可以“因文明道”,即通过“文”可以了解、掌握和阐明“自然之道”。刘勰很重视“文”的这种性能和功用,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陶冶作用,并认为只有这种阐明了“自然之道”而又写得美、写得有文采的作品,才能起到认识、教化、陶冶的作用。不过在刘勰看来,只有圣人才能认识这种自然之道和写出这种作品。把圣人视为“道”和“文”、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的中介,这当然是一种偏见。
刘勰文原于“自然之道”的理论,虽有其局限,但他毕竟首次提出了文学的基本理论。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文心雕龙全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古籍 集部 别集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