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作者:额勒和布著,芦婷婷整理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50627864

定价:130.0

出版时间:2017-02-0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内容简介

  对于近现代这一涉及当代中国合法性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了解得还过于粗线条。她所遗存下来的史料范围广阔,内容复杂,且有数量庞大且富有价值的稀见史料未被发掘和利用,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规律性认识,也会影响到今天中国新型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对它的科学借鉴。有一则印度谚语如是说:“骑在树枝上锯树枝的时候,千万不要锯自己骑着的那一根。”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承载和养育我们的中华文明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纂这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初衷。
  《额勒和布日记(套装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五辑》书名中的“近现代”,主要指1840-1949年这一时段,但上限并非以一标志性的事件一刀切割,可以适当向前延展,然与所指较为宽泛的包含整个清朝的“近代中国”、“晚期中华帝国”又有所区分。将近现代连为一体,并有意淡化起始的界限,是想表达一种历史的整体观。我们观看社会发展变革的波澜,当然要回看波澜如何生,风从何处来;也要看波澜如何扩散,或为涟漪,或为浪涛。个人的生活记录,与大历史相比,更多地显现出生活的连续。变局中的个体,经历的可能是渐变。《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期望通过整合多种稀见史料,以个体陈述的方式,从生活、文化、风习、人情等多个层面,重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

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前言

  一、《日记》作者
  额勒和布,字子谦,号筱珊(一作“筱山”、“晓山”),觉尔察氏,镶蓝旗满洲人。生于道光六年(1826)。咸丰二年(1852)翻译科进士,历任理藩院右侍郎、盛京户部侍郎、察哈尔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等职。光绪三年(1877),因病开缺。光绪六年(1880)复出,历任热河都统、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光绪十年(1884),充军机大臣。复历任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二十年(1894),免军机大臣。二十二年(1896),致仕。二十六年(1900),卒。谥“文恭”。
  关于额氏之性格和操守,《清史稿》卷439《额勒和布传》称其“木讷寡言,时同列渐揽权纳贿,独廉洁自守,时颇称之”。
  二、《日记》内容
  《日记》原稿现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计二函十七册。前十六册记录了额勒和布审理蒙古土默特贝勒旗老头会案件的始末,以及额氏在理藩院侍郎、盛京户部侍郎、察哈尔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任上的一些日常事务。*后一册为额氏所辑同治十二年(1873)、十三年(1874)与其任职相关的上谕、奏折。
  《日记》记事起于同治三年(1864)八月十五日,止于光绪六年(1880)正月初十日。《日记》系逐日而记,因额氏丁母忧服孝之故,缺载同治七年(1868)十二月初八日至八年(1869)五月二十三日。
  《日记》记事时段内,额氏之行实颇有助于了解《日记》之内容。《清史列传》卷57《额勒和布传》记其任理藩院右侍郎时,会卓索图盟土默特贝勒旗(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老头会聚众肆掠,势甚炽,“额勒和布奉命往查,廉得实,请将贝勒议处,其佐领、章京德瓦拉布窄等降革有差,事遂定”;其任盛京户部侍郎时,奉天马贼煽动,直隶总督刘长佑领军驰抵三屯营,防剿热河之平泉州、建昌县、朝阳县、赤峰县及奉天府各地方,“额勒和布筹备军饷,无误戎机,功*多”;其任察哈尔都统时,正值新疆用兵,乌鲁木齐都统景廉设粮台于察哈尔,“额勒和布为之派员经纪,转运督催,应时接济,军用赖以不匮”;其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时,回民军大股攻扑布伦托海,并窜踞沙札盖等处,“额勒和布亟督各营侦探截剿,杀贼三百余名,余匪骇逃”。

额勒和布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5辑 目录

前言
奉使土默特贝勒旗会审老头会日记附:朝阳县办案记
同治三年八月十五日至四年八月初六日(1864年9月15日-1865年9月25日)

日记
同治四年(1865)京师盛京
同治五年(1866)盛京
同治六年(1867)盛京
同治七年(1868)盛京
同治八年(1869)盛京
同治九年(1870)盛京京师盛京
同治十年(1871)盛京京师张家口
同治十一年(1872)张家口
同治十二年(1873)张家口
同治十三年(1874)乌里雅苏台张家口乌里雅苏台
光绪元年(1875)乌里雅苏台
光绪二年(1876)乌里雅苏台
光绪三年(1877)乌里雅苏台
光绪四年(1878)乌里雅苏台张家口京师
光绪五年(1879)京师
光绪六年(1880)京师

廷寄录存同治十二、十三年(1873、1874)

附录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
凡例
正文
后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古籍 古籍整理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