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作者:春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7706794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13-02-01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 本书特色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春树用这本书给旅行下了一个新的定义。 什么是旅行?旅行是走向更深更广远的地方,不管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自己的内心。 美国、挪威、泰国、南非、越南、朝鲜、韩国……在她笔下闪耀的,不是各地的景色,而是各种各样的人事。通过聚焦人事,她为我们展现了各种矛盾和激情,让人在行走之外能获得另一种值得回味的体会。无论是在朝鲜的爱国主义苦旅,还是在印尼的绿色和平拯救雨林行动,都包含着爱与思考。 阅读、时尚、电影、友情、摇滚、诗歌……一切关于青春与创作的主题都导向一条自我探索和自我坚持之路。无论是跟着既是摇滚歌手又是矿工的朋友下矿而写的《灵感何来》,还是叙写人生经历极为传奇的朋友的《我那个一直在流浪的朋友》,还是怀念父亲并思考来路的《2012,农村往事》,都有着引人沉思的节奏。 旅行背后,这本书其实是对自由的一种诠释——放开双脚,放开思维,在行动和思想上都做自己。 青春之火不灭,自由之星永亮,我们都在路上。 另外,这是一本没有腰封的让人移不开眼的书,全四色,铜版纸夹页,每一页都是 一个独特的世界。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 内容简介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为作家、诗人春树所著的**本旅行随笔,叙写了她的两种旅行:在地球的旅行、在内心的旅行。 多年来,春树一边坚持以一种青春的态度继续创作,一边不断拓展自己——行走地球、创办杂志、做绿色和平志愿者……她用足迹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丰富的世界,而这本书是这世界的一道门。 在她敞开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地球旅行的她在纽约的探险、在南非受到的震动、在泰国的所见所闻、与绿色和平众人共同开展的环保行动、与好友行走国内各城市的历程……还可以看到在内心旅行的她关于阅读、时尚、电影、友情、摇滚、诗歌、人生的体悟。 她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看世界的新视角,体现了丰富并坚持自己内心的重要性。 当你靠近她的世界,你也会被它吸引,因为它的色彩是青春,名字是自由。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 目录
? 记春树? 春树,爱是共同的语言
? 致春树
? 自由新生活
? 另一篇前言
楚山秦山皆白云
part ⅰ
? 你知道uo是什么意思吗?
? 德国苍穹与戏梦巴黎
? 波罗的海的重逢
? 泰国旅行记
? 一次效果绝佳的爱国主义苦旅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孤独是孤独者的通行证
? 漫漫自由路
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 相关资料
春树,爱是共同的语言 初识春树,是在六年前的春天,我为了追求人生的意义,以流浪的方式走遍了中国各省区,刚从西南地区的森林里出来。因写作诗歌,狂热地认为文化中的真善美能够拯救人类的心灵,我只身来了北京。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她家附近。那时候,她刚登上美国《time》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封面,被评为“新激进分子”,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很大。据一些媒体上的介绍,我本以为她会像她的诗歌一样锐利,甚至有些冷艳的样子。然而当我在约定时间在万寿路路边等到她时,却只见到一个身穿鹅黄衣裙、面容干净美好的女孩,从路对面的小区里走出来和我打招呼。虽然她的样子打破了我的设想,但她自然率真的性格,让我很快就没有了陌生感。我们在路边简略地谈了几句话后,见天气还是有些寒冷,她就带我去她父母家做客。 进入她的房间,门的对面有个电脑桌,旁边是书架,墙壁上贴有一些摇滚乐海报,还有《北京娃娃》的英文版封面。她冲了两杯热咖啡后,我们随意地席地而坐,谈论各自的生活所见以及诗歌和阅读,包括小说。她读过的小说非常之多,因我对当代小说兴趣不大,阅读面也极窄,总是有些接不上话。但是她的诗歌我是很喜欢的,还兴冲冲地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过,觉得非常有力量。可诗歌是没法去谈论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诗歌观、写作习惯。于是我们就打开电脑,一起坐在地板上看了两部好电影,交流感受,直到晚上愉快告别。这是我与她的初相识。 其后,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我和她一起参加过诗会,读过她主编的两种诗刊,还与她以及挪威来的电视记者、几个少年作家一起去ktv里唱过歌。不过,由于当时我始终不太习惯大城市,不喜城市里没有成片的树木和田野、自然的山水和湖泊,也尚不知如何实现改变社会的理想,只在北京住了大半年就离开了。再次和她相见并互相深入认识,是在苏州太湖边的一个寺院。那段时期我们几乎无话不谈,她对我讲起她在感情中的热情和矛盾之处,并相继出版了写真集《她叫春树》和小说《红孩子》。但同时,她之前出版的小说都莫名被禁了,很难再在书店里面看到,理由不能详知。在那个困顿的阶段里,她应花了不少精力来调节生活,也开始更着重于去做好自己。 当我在苏州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接到她时,彼此话都不多。我们一起到了我借住的寺院中,由寺里的法师安排了暂住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寺院每天上早晚功课,食素食,简单生活。临走之前,她忽然令人意外地拜了我的师父为师。师父给她起法名为“妙霁”,“霁”字有雨过天晴、怒气消除的意思,她说很适合她。因着这个缘由,我们成了师兄妹。我和她讲一些佛经上的义理时,她常表示很乐于接受,但又不完全接受。这让我感受到她很有主见,对生活的认识是理想化的,但也不脱离于现实世界。没变的是,她依然保持直接且锐利的言辞风格。她在寺院住了几天后,决定返回北京。那是2007年的秋天,离别的当天恰好在下雨,似是为了送她,也送别一些过去的青春时光。 2008年初夏,春树和朋友一起旅行,到云南束河古镇来看我。晚上,我们一起在星空下走路,沿着流淌的小河,到正福草堂的水亭里喝茶。在谈及旅途中的风土人情的时候,我得知她相继去了朝鲜、德国等地旅行,感觉到她又有了不少的变化。在文章中,她风趣地把朝鲜之行描述为一次效果绝佳的爱国主义之旅,并写到平壤人的生活,从一个国家的人的面貌上去写一个国家的现状:“当地人穿得其实挺不错的,女的都是白领丽人,着靓丽的西装裙加丝袜、高跟鞋……男的穿中山装、西装或军装。满街没有一个胖子。”她还写到朝鲜不允许游客用相机拍当地人,朝鲜警察会把发现的此类照片删掉;又写到直到从朝鲜回到中国境内,火车上的游客意识到再没人来禁止了,纷纷拿出相机拍照时,她才发现原来想拍就拍这种小事,也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这种在不同政治和文化氛围中的旅行,显然对她的世界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必定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她的自我世界。 这次我们见面的时间并不久,然而彼此都很安静和快乐。随后她和朋友向我告别,我留在云南生活,她又相继去了一些别的地方旅行。行走的生活开始在她的人生中占据很大的比重。2008年四川地震,她去了陇南做援助和采访工作,亲见了地震区人们的悲惨状况:“地震前人们刚刚迈入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地震后却一无所有,成了赤贫状态。不变的是他们的淳朴、热情、敦厚、良善……那么多人突然消失,还有更多人变得一无所有,自己便没有什么再怕失去的了。 ”她说这次灾区之行让她变得更独立、坚强、善于思索。 一年以后,我再回到北京,偶尔去她家看望她。一次她正好要作为“绿色和平”的志愿者去参与保护印尼雨林的活动,因要晚上去机场,东西太重没法自己提,我和她喝了些茶后,就顺道把她送到了机场。没隔几日,见到她写的拯救雨林的文字,说到原始森林遭到破坏,间接引起种种灾难,说到不远万里来到印尼只因环境的保护是不分国度的,人人有份,人人有责,说到如果通过努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美好一些,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这样的行走的起因上,她超越了一般的执着于风景和地标的背包客、探险家。同时,抛开环境保护志愿者的身份,在个人的旅行上,她其实也有着另一种理念和更独立、纯粹的视角。 在2010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她接着周游了不少地方,包括美国、南非、韩国。在南非她特意去了开普敦的种族隔离博物馆,了解了“种族隔离”的历史。对比残酷的历史,她为在今时今日能够享受自由和平等的当地人感到高兴!在美国她则更关注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她认为美国和欧洲的年轻人更能公平竞争,更容易拥有单纯享受生活的心态。“不过,中国的年轻人仍是比较优秀的一代,他们承受了许多别的国家的年轻人没有的压力,耐性十足,如果开阔思维,心存大志,再配上锐度,简直没有对手。”——在这点我和她抱有相同的观点。 在人生这条行途中,每一次有方向地去践行一件事就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在单纯的旅行中,大部分人往往只关注购物、美食和风景,这仅仅是一种需求。如果能在旅途中了解各地的历史、生活面貌、政治体系,这则是一种人生的素养了。对于前者,人人都可以去记录;而对于后者,要将其融入文字中,则更需要纯正的作家的视野。春树的行游文字不同于纯粹的景物游记,更不是地理笔记,它比景物游记更深刻,比地理笔记更鲜活,更有人情味。这样的写作正是目前所缺少的。只有追求爱和践行爱的人,才会拥有这种写作。毫无疑问,春树不但在这个行列之中,并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尽管她不常对人提及真善美以及写作的“爱与被爱”的目的,但她的行走,她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好的生活态度、美和善的理念、自由和平等的世界,这本身即是一种爱的传载了。 而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若单论旅行的此种意义,亦正如她所说,哪有什么单纯的旅行。她只在乎路上碰到的人和事,旅行只是一个媒介。她赞同 “每个人生来就掌握自己的灵魂,是好是坏无需他人认同”,她一次次在生活中审视自己是谁,面对不同的社会和自我现状,不断创新和改变,渐渐抵达自己内心的深处,又将其铺展给读者们。当我们放下手中的事,开始去读她的历程和故事,她鲜明的性格、有着爱的特性的世界观,必会带来碰撞和交流,给我们的成长予帮助。 行者于北京 2011年12月8日 修改于重元寺
旅游 旅游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