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中的风情京城胡同-行走中国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消逝中的风情京城胡同-行走中国

消逝中的风情京城胡同-行走中国

作者:沈延太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6859148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门口西三条21号,现在保留的唯有宫门口西三条21
号故居。虽然它地处阜成门内大街一侧,周围一片
城市喧杂,可这座四合院依旧闹中取静,保持着鲁
迅当年生活的原貌。1956年已在此故居的基础上,
 建成了“鲁迅博物馆”。
    西三条21号这座普通小四合院,是1923年鲁迅
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的旧房,他亲自操办了四合院
的改建工程,亲手绘设计图,请工匠,整整施工忙
碌了大半年。在四合院的后面增辟了一个花园,花
园中间挖了一口井,种植了黄刺梅和花椒。
    1 924年5月鲁迅和原配夫人、母亲迁入居住。
四合院南房三问,是鲁迅的会客室兼藏书房。这里
放着书柜和数十个书箱,满满地收藏着各类书籍和
期刊。南屋的东墙上,挂着青年画家陶元庆为鲁迅
先生画的像,这是一幅木炭画,笔触粗犷洒脱,形
神兼得,先生很是喜爱,所以一直将它挂在会客室
里。陶元庆是位有造诣的画家,先后为鲁迅的《彷
徨》、《坟》、《朝花夕拾》等书籍设计过封面。
    东厢房是当时女工的居室,西厢房是当时的
厨房。北房正面三间,东屋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居
室,陈设简朴,一张江浙特色的木床,挂着蓝花粗
布帐,床上的被单也是手工的蓝粗布制作,处处还
北侧墙面是两扇大玻璃窗,无论上下午都透入匀和
的光线,鲁迅先生就在东壁下,一张简单的三屉桌
前读书写作,桌上放着笔筒、笔架、烟缸、茶杯、
钟等用品。多少个不眠之夜,先生就在一盏煤油灯
光下写作,写下了《野草》、《华盖集》、《彷
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文章和为数
众多的译作。写字桌右上角壁面上,挂着藤野先生
的一张照片,藤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时的解剖学老师,先生曾在《藤野先生》一文
中写道:  “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使我感
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东壁面上还挂着画家司徒乔
的一幅素描《五个警察一个o》,描绘了一个孕妇
在施粥棚前讨粥吃,横遭五个警察殴打的景象。西
墙面上挂着一副对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
先鸣”。当年,这间小小的“老虎尾巴”就是鲁迅
先生热情接待了许多青年朋友的地方,如今,站在
屋后玻璃窗前,看到先生当年植的黄刺梅,春花盛
开,一种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涌起。
留有绍兴乡土的气息。屋角里有一张藤制躺椅,工
余饭后鲁迅常坐在这里与母亲谈心。北房的中屋是
全家人的餐室,中间的后部隔两扇木质轻便的门
扇,直接与另一间房屋相连,人们称它为“老虎尾
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北房的西屋是
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居室。
    “老虎尾巴”是一间仅七八平方米的斗室,
    前海西街18号是一座高高的灰墙包围的传统大
院。这里*初的主人是达仁堂药铺的乐氏。据说更
早时候,曾是清代乾隆宠臣和砷的花园,以后又作
过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先生从1963年至1978年,
在这里生活了*后的15个年头。
    走进院落,美丽秋色让人赏心悦目,那九棵银
杏树装点得满院金光灿灿。在银杏和松柏之闾,竖
 立着一尊郭老的铜像,仔细一看,铜像的作者是我
在中央美术学院时的同窗司徒兆光,更添了一份亲
切。
    走进一道垂花门,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两
株海棠长得茂盛。北房正中的屋子就是客厅,厅堂
里挂着一幅丈二的中国山水画,是国画大师傅抱石
的力作,气势宏伟地描绘了郭老游九龙渊诗意。在
这幅山水画的下方,主人陈列了一排造型各异的石
头,耐人寻味。郭老爱石,曾留有诗句:  “我亦爱
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
客厅东面与郭老的办公室相通,办公室较敞亮,西
墙横挂着毛泽东的真迹《西江月·井冈山》。对面
墙上是夫人于立群的隶书中堂,录毛泽东词《沁园
春·雪》。中堂下方是一张长沙发,沙发前椭圆形
茶几上堆放着书籍、报纸和文件,郭老常坐在这里
看书报。南窗下是两张相对的办公桌,郭老在此写
成了《李白与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东
风**枝》等文集。办公室东边通着卧室,里面的
的原著改编的电影。90年代中,我有机会到了浙江
乌镇,在这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的故乡,
参观了“茅盾故居”,感触颇多。回到北京之后,
随即又去拜访了北京的“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在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西侧的后圆恩寺
胡同13号。1974年12月茅盾搬进这座四合院居住,
亦是他晚年的生活寓所。从1976年初开始撰写长篇
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四合院里约有大小房屋
20间,大都面积不大且较低矮。茅盾先生写作回忆
录的卧室,及连通的起居室,依然保持他在世时陈
设的原貌。为了写成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经历的回忆
录,卧室床前,书桌周围堆放着一叠叠的文字资料
和报刊档案。由于孤寂和辛劳,年迈的他身患多种
疾病,卧室的几案上放着一堆药瓶子。他的左眼已
经失明,右眼视力微弱,即使戴上了眼镜,还得用
放大镜才能辨认文字和书写,他以坚韧的毅力与疾
病顽强斗争,一天天依然一丝不苟地写作着,直到
生命的*后一刻——1981年3月27日。
郭老爱石,曾留有诗句:“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
以方寓于圆。”
棕绷床上铺着半旧的床单,床前摆着一双普通的黑
色布鞋。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在他逝世一周年的
时候,郭沫若故居正式开放。1982年8月国务院将故
居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旅游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