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官员谈礼仪

首页 > 图书 > 成功/励志类图书/2020-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与官员谈礼仪

与官员谈礼仪

作者:王艳春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7529791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与官员谈礼仪 本书特色

《与官员谈礼仪》:建设学习型政党普及读物,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参考

与官员谈礼仪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毫无疑问,应对四大考验,提升各种本领和能力,成为各级官员和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 “与官员谈”系列丛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从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促进工作四个层面设计“谈”的话题,既要“谈”得轻松,又要“谈”得明白;既要“谈”得有高度、深度,还要“谈”来管用、实用。

与官员谈礼仪 目录

**篇 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与特性
1.什么是礼仪
2.礼仪的特性
3.礼仪的社会属性
4.礼仪的地域性与继承性
5.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他人、约束自己
6.构成礼仪的基市要素
7.礼仪的主要内容
8.礼仪的指导性原则
二、礼仪的发展
1.礼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2.礼仪的形成阶段
3.封建时期的礼仪
4.近代社会的礼仪
5.当代社会礼仪的发展
三、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1.礼仪是密切人际关系的纽带
2.礼仪是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
3.礼仪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
4.礼仪是改善社会风尚的良药
四、学习礼仪的意义
1.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人们恪守社会行为规范
3.有利于塑造人的高尚人格
4.有利于加强国际交往
第二篇 形象与举止礼仪
一、着装的礼仪
1.着装的原则
2.服饰的谐调
3.色彩的搭配
4.着装的禁忌
二、仪容的礼仪
1.仪容的要求
2.仪容的修饰
3.发型的修剪
4.面容的美饰
三、举止的礼仪
……
第三篇 办公与会议礼仪
第四篇 电话与网络礼仪
第五篇 公务活动礼仪
第六篇 迎来送往礼仪
第七篇 会面与谈话礼仪
第八篇 各类会务礼仪
第九篇 信函与电报礼仪
第十篇 公关的礼仪
第十一篇 谈判与签字礼仪
第十二篇 社交与宴会礼仪
第十三篇 出行与住宿礼仪
第十四篇 国际交往礼仪
第十五篇 国旗、国徽与国歌礼仪
第十六篇 出入国境礼仪
第十七篇 主要国家的礼仪
第十八篇 宗教礼仪
第十九篇 公共场所礼仪

与官员谈礼仪 节选

《与官员谈礼仪》内容简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毫无疑问,应对四大考验,提升各种本领和能力,成为各级官员和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与官员谈”系列丛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从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促进工作四个层面设计“谈”的话题,既要“谈”得轻松,又要“谈”得明白;既要“谈”得有高度、深度,还要“谈”来管用、实用。

与官员谈礼仪 相关资料

1.礼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观点来解释,礼仪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进化、发展并组成人类社会以后,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人类社会中,在发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只有当人脱离动物界并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礼仪。这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研究礼仪,普及礼仪教育的思想基石。礼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礼仪在世代相传的同时,还随着社会生产环境、生存环境和生活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备的礼仪规范,因此,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纵观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礼仪演变史,不难发现,礼仪的演变史,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和代表了中国的文明史。历朝历代,随着社会制度的革故鼎新,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人们对礼仪规范不断进行着补充、完善,使之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2.礼仪的形成阶段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期,礼仪开始形成。从史料上看,夏代已开始制礼,商代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记载周代礼仪的书籍《三礼》的出现,标志着周代的礼仪已经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礼仪的特征,已从单纯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成,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礼仪发生这一重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到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通过修订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来规范和制约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以此巩固其统治地位。在这一阶段中,礼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周礼》中。《周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仪的书籍,人们通常认为,传世的《周礼》和《仪礼》是周公的遗典,它们与其释文《礼记》一起,统称“三礼”,是关于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礼记》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作出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涵盖了中国古代“礼”的主要内容。这些礼仪内容,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培育人们的人格,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封建时期的礼仪封建时期礼仪指的是从公元前771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这一时期的礼仪发展。这一时期,经历了儒学的产生,以儒学为基础的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等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成功/励志 礼仪 行业礼仪

在线阅读

上一篇:再见.工作压力     下一篇:涉外礼仪教程-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