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盟军战俘营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本盟军战俘营

日本盟军战俘营

300张珍贵图片 专业学者解读,畅销图书 2014年11月第2次印刷

作者:杨竞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508-7

定价:48元

出版时间:2014-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这是二战期间被日军残暴虐待的盟军战俘☆这是被 日军自诩为“模范”的死亡战俘营☆这是见证中国战区在二战中历史地位的特殊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了二战期间日军在沈阳建立的盟军战俘营的历史原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这个以“高度专业化、高死亡率和高官战俘在押”为特征的盟军战俘营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露了日军虐待、奴役盟军战俘,违反国际准则的罪行和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反人类罪行。

编著者简介

杨竞,沈阳大学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二战战俘问题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历史研究。主要学术著作:《奉天涅槃:见证二战日军沈阳英美盟军战俘营》,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美)《海军历史》、(美)《空军历史》、(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报刊发表二战日军战俘问题的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1.引言
2初到奉天    
3死亡战俘营
4新“家”    
5 劳役工厂(MKK)  
6 美国战略轰炸:B-29      
7 国际红十字会(ICRC)  
8高官云集    
9 解放:北美红雀行动      
10. 回家

精彩节选

序 |杨 竞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已经使得人们的许多习惯发生了改变,从衣食住行用到工作、学习,变化无处不在,其来势之迅猛让人无法抗拒,只能被裹挟着前行。这其中,尤以人们的阅读习惯的变化显得最为突出。传统的图书和报刊等纸媒已经不再是人们唯一的或主要的读物,电子书或纸媒读物电子版大行其道,人们在尽享互联网方便、快捷和海量信息的优势的同时,正逐渐将其视为阅读首选途径。因此,动辄数以十万字计的大部头纸媒图书若偶能放下“大餐”身段,甘当一份“快餐”,或许不失为在这场分庭抗礼式的严峻现实面前的华丽转身。因为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正处在一个文化快餐的时代。就一般情形而言,人们无暇细究慢品,只求略知一二,更看重的是时效。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提出的却是更加苛刻的要求,如何能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精准的信息,其实更是在考验着图书作者能否或如何拿出“干货”奉献给读者。
    一百多年前,英语里出现了这么一个说法叫做“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意思是说一张图片足以顶得上一千个字。琢磨一下,这话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今天而言,人们对图片的认知度和依赖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一条短信70个字,一条微博140个字,即便对文字的要求已经如此简洁,懒得抠字的人们还是干脆寥寥数语,上图了之,“有图有真相”嘛,图文并茂正在从时尚走向趋势。如此说来,本书决定采用“史事图说”的方法介绍“日本盟军战俘营”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算是识时务之举,期待的是能够给读者献上一份干货十足的快餐。
    其实,“以图解史”近年来已经算不上新鲜的做法,相关的研究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最初先是有许多用老照片讲述历史故事的图文书面世,让人觉得了解往事不一定需要再到冗长的字里行间去寻求画面感,令人赏心悦目;而后又陆续有史学界的专业人士开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传统、规范的历史题材,这让人觉得读史不再枯燥,那些深邃久远的历史“画卷”竟然也能够如此鲜活具体,让人耳目一新。总之,历史照片等影像类史料已经不再限于是玩家的猎奇藏品,也不再是默默无闻地躺在博物馆里的库存,虽然还不至于取代传统的、主流的文字史料在历史研究方法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但是它已经成为史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接到就日军战俘营这个题材做一部图文书的选题建议时,我权衡再三,决定一试。当然,我知道自己并无摸石头过河的胆识,不过趟水过河还不至于丢了身家性命,因为有诸多优秀的同行们的开先河之作或为借鉴或为启发,这一尝试对我而言已无成败之忧,更多的要求还是书稿本身之工拙。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的图文书呢?我认为其标准既不复杂也不深奥,最核心的东西不外乎图、文二字。图是筋骨,文是血肉,二者相互呼应构成有机整体,相得益彰,图文并重,既不能因偏爱照片而顾此失彼,也不能因侧重文字而喧宾夺主。图,力求完整、系统,构建一副竖得起、立得住的骨架,避免给读者造成“断片儿”的感觉。文,要力求解读有力道、有内容,从而让静止的图片鲜活起来,既要给读者提供引领式的解读,也要给他们留出思考的空间。如此这般相互配合,才有可能让图片把其背后的那一千个字自己说出来,这大概就是那种把快餐吃出点儿大餐的味道的境界吧。
    伴随着过去二十几年间对日军战俘营历史的挖掘和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对日军战俘营幸存战俘老兵口述史研究的深入,我对日军战俘营的史事越发熟悉,掌握的史料也越发丰富,其中历史照片资料也越来越充实,基本达到了相对完整和系统,尽管极其个别的环节在数量上仍稍显薄弱,但不影响基本骨架的构筑。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翔实的前期储备,才保证了本书能够最大限度地把一个鲜活的历史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使用的历史照片内容之丰富和充实,不只体现在数量多上,最重要的是这些照片都是相关史事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对史事发生时的当下的真实纪录,既有出自当事各方之手的存照,也有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观察。对照片的解读是在坚持基于史事知识的解读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史事亲历者的口述史料为见证的诠释,这种引入口述史料的解读方式或许算得上是一种新的尝试。就图与文的相互关系来说,彼此的确做到了相得益彰、互为呼应。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呈现一幅有血有肉的画面,讲述一段如泣如诉的往事。当然,这是作者的初衷和愿望,至于能否如愿还有待读者批判和检验。若果真有人还能吃出点儿大餐的味道,那自然要感谢读者的抬爱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