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诗选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柯勒律治诗选

柯勒律治诗选

以瑰丽、神秘之笔,写“老水手”的罪与赎,开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

作者: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803-3

定价:36.00

出版时间:2015-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与华兹华斯、骚塞并称“湖畔诗人”。其诗作展现了英国浪漫主义瑰丽、神秘的一面,开纯诗、抽象诗之先河。他在文学理论上的重大建树,尤其对想象力的精辟论述使他前抗古典主义,后启现代主义,成为当时几乎全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从布莱克到济慈——的代言人。   《柯勒律治诗选》由英诗专家袁宪军教授精心选择,迻译包括《忽必烈汗》《老水手之歌》《克利斯特贝尔》三大杰作在内的所有柯氏精品。袁教授译笔信达,展示了不脱英文神韵的中文丰釆。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派代表人物,与华兹华斯、骚塞并称“湖畔诗人”。他的诗想象瑰丽,语言华美,富于玄思。而袁宪军教授的译笔也清丽、典雅,与原作颇为契合。书中,袁宪军教授不仅选译了柯氏《老水手之歌》《忽必烈汗》等名篇,还着力迻译了柯氏精美的叙事诗及富于哲理的诗剧,这对读者更全面、深刻理解诗人无疑是有极大裨益的。

  作者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和奠基人之一,“湖畔派”诗人代表。柯勒律治在诗歌和文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骚塞、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均深受他的影响。他与华兹华斯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出版于1798年,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时代的开端。他的《文学传记》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的论点成为“新批评派”的理论源泉。

  译者简介

  袁宪军,复旦大学外语系硕士,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代表作有专著《乔叟<特罗勒斯>新论》,译著《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剖析》《王尔德诗选》《牛津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哲学卷》等。

目录

  吉纳维芙 1

  哀悼查特顿 2

  小精灵之歌 9

  致一头小驴 15

  致一个婴儿 17

  十四行诗:致奥特河 19

  十四行诗:致鲍尔斯 20

  十四行诗:致博克 21

  十四行诗:致皮特 22

  十四行诗:致普里斯特利 23

  宗教沉思 24

  风弦琴 41

  离开一个归隐地之后的断想 44

  即将逝去之年的颂歌 47

  致乔治·柯勒律治牧师大人 55

  这个椴树棚,我的囚房 59

  火灾、饥荒和屠杀 63

  老水手之歌 67

  夜莺:一首谈话体诗 98

  爱 103

  孤独中的恐惧 108

  法兰西:一曲颂歌 118

  子夜凝霜 124

  改弦易辙 128

  诗行:写于哈尔茨森林埃尔宾格罗德镇留言簿 136

  生命之辩 138

  献词:为荒野上的泉水而作 139

  沮丧:一曲颂歌 140

  克莉斯塔贝尔 147

  忽必烈汗:或者,一个梦境 176

  睡眠之痛 180

  憧憬的希望 183

  查莫尼山谷黎明的赞歌 185

  骑士之墓 189

  生命是什么? 190

  时间:真实的和想象的 191

  无墓的墓志铭 192

  致威廉·华兹华斯 194

  比一切都剧烈的疼痛 199

  地狱之境 203

  极限 205

  唐恩的诗 207

  离歌 208

  猎歌 209

  工作而没有希望 210

  诗行 211

  理想目标之坚守 213

  责任比自爱长久 215

  即兴创作者 216

  爱丽丝·迪·克洛斯 224

  云中幻象 233

  青春和老年 234

  爱的出现和消失 237

  一个人物 239

  自知之明 243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的主题意象 245

精彩节选

  • 后记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的主题意象[1]
 
    柯勒律治的片段诗《忽必烈汗》(Kubla Khan: or A Vision in a Dream),以其想象力的疏放,异国情调的幽婉浓郁为后人交口称赞,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该诗多被认为是一首不讲道德意义和思想内容而着重表现音韵和想象力的“纯粹诗”“抽象诗”。但是,细读该诗不难看到想象力的任意挥发中的浪漫情绪,更可以读出想象力恣肆挥发之下的隐义及其情景意象突兀幻变中的意念,笔者认为它反映了柯勒律治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对追求物质享受的尖刻讽刺以及对艺术创造的悉心推重。
    诗人自己曾记叙该诗的写作经过,说1797年夏天的某日,他因身体不适服用了一点鸦片酊,药力发作后昏昏睡去,睡前正读着一篇游记,讲述蒙古大汗忽必烈下令建造一座宫殿。睡梦中,诗人写成二、三百行的一首长诗,醒时记得清清楚楚,随即提笔记录下来,但因客人来访而中断,最后只得五十四行,分三小节,诗人自己称其为“片段”。[2] “片段”一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该诗的创作过程和内容形式的梦幻性质:意象的突兀诡异、情景的莽苍幽邃、主题的若隐若现以及节奏韵律的变换无定,这一切都表现了梦幻过程的“片”与“段”。然而,片段不等于残缺,诡异有别与晦涩,优柔的意象下蕴藏着严肃认真的理义,溟蒙的梦境里运行着诗歌创作的大道。
诗歌题名《忽必烈汗》,但是它讲的却不是蒙古大汗的显赫功绩。诗歌的第一节讲到忽必烈汗降下旨意,要在一个叫上都的地方修建一座宫殿,供游乐之用。这座宫殿方圆十英里,绿树覆盖的小山、兰露香泽的花园、蜿蜒委曲的小溪以及阳光明媚的绿地,四周围着高墙和塔楼,还有一条圣河流过,它穿越山洞一直通往大海。一幅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这样的一座宫殿,衬托出蒙古大汗至高无上的荣耀和权力。诗人选用了“降旨”(decree)、“威严”( stately) “神圣”(sacred)等词,渲染帝王的尊贵,用“双倍的五英里”(twice five miles)、“深不可测”(measureless to man)、周围的“墙壁和塔楼”(walls and towers)来描绘帝王的气派和尊严,一连串的视觉意象(“花园”“小山”“小溪”“森林”等 )以及嗅觉意象(“芬芳馥郁的树木”)等,则生动具体地呈现了皇家宫院的风貌,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柯勒律治用词简约、密附,诗歌所烘托的气氛自然、浓郁,正所谓思无定检却率尔造极。[3]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庐隐全集》(共6卷)     下一篇:《新月》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