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文选
《观察》文选作者:唐骋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794-4 定价:98.00元 出版时间:2015-06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思想市场上的“乱象”,并非如轻佻之辈所言是无关痛痒的口水仗。它实际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该怎样解释及其应对之道。这种渴求又激发了对新讯息、新学说的强烈好奇心,它是如此强劲,并且借助外来资源、大众媒介,其声势、规模和深度均超过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试图满足这种需求的“思想供应商”多种多样,除了在启蒙与救亡的大方向上勉强能保持共识,在以何启蒙、何以救亡等问题上则分歧迭出、针锋相对,以至于所谓“共识”只具有修辞意义。
《观察》是众多思想供应商里的一家。那么,在夭折六十余载、同时代刊物多被遗忘的今天,为何人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提起这本老杂志呢?
从思想传承看,《观察》和《现代评论》(1924—1928)、《新月》(1928—1933)、《独立评论》(1932—1937)等杂志属同一条脉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同人刊物。这些刊物的共同特点是,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中国的转型目标,为达此目标则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时局、引介外来文明,从而既避免激进手段对社会造成的大破坏,又要矫正资本主义的弊端,收循序改良之效。到《观察》时期,此种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调适的倾向更为明显,且代表了知识阶层的主流理念。这就不能不提及《观察》的创办者储安平。
储安平,1909年生,江苏宜兴人。早年毕业于光华大学英文系(一说政治系),起初热衷文学创作,受《新月》主编徐志摩赏识,曾出版过小说集《说谎者》。不过储安平的最大理想是出洋求学,为困境中的祖国找寻一条通往民主自由之路。辛苦筹措到学费后,他于1935年奔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政治学家、工党领袖哈罗德·拉斯基,潜心研究英国历史和政治制度[1]。
拉斯基是费边社核心人物。费边社由韦伯夫妇、萧伯纳等创建于十九世纪末,采古罗马将领费边缓进待机的办法,主张调和社会矛盾与各阶级利益,通过非暴力的、一点一滴的改良,推进社会变革,实现社会正义。此即“费边主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拉斯基成为费边主义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任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而罗隆基、张君劢、王造时、吴恩裕、金岳霖、费孝通、张奚若、萧乾等中国学者皆曾慕名而来,由此,拉斯基及其“第三条道路”的理念风靡中国知识界,并在思想市场上形成了一个理念契合而形式松散的同人群体。
抗战爆发后储安平回国,著有《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等。1945年他在重庆与张稚琴合办《客观》周刊,并任主编。十二期后他离开重庆,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另起炉灶,缔造《观察》。而前述诸人中的吴恩裕、费孝通、张奚若,都一直作为特约撰稿人名列杂志封面。这就难怪储安平被目为“拉斯基传人”了。
关于《观察》的缘起和宗旨,本书选录的《我们的志趣和态度》阐述得非常清楚,它也是《观察》的发刊词,此处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致胡适信里,储安平如此剖白心迹:“我们创办《观察》的目的,希望在国内能有一种真正无所偏倚的言论,能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的种子,并使杨墨以外的超然分子有一个共同说话的地方。”(《胡适来往书信选》下,中华书局,1979,第166页)这表明,当“国共对决”之势已成,自由知识分子倍感言论空间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亟需寻找“杨(极端利己主义)墨(集体主义)以外”的第三条道路。
具体而言,《观察》选取的道路是以书生论政为径,又与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储安平自己从未涉足政治漩涡。这与傅斯年对胡适的忠告相契合:“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据此,储安平为杂志奠定了基调:民主、自由、进步、理性。
谢泳先生曾考证,蒋经国曾透过经济学家笪移今资助过《观察》并成为股东,但这并未影响储安平的立场,因此我们依然可以说,《观察》自始至终靠订户、零售所得来运营,未得官方的直接资助,更没有武力后盾,可将其视作“市场化媒体”。
为经营好杂志,储安平每半年会撰写一篇“报告书”做总结,从中能看到,为扩大销路,他确实想了很多办法——例如今日商家仍惯用的“饥饿营销”。值得称赞的是,在金融大崩溃的1948年,《观察》的销量不跌反升,遍及沿海和内地的各城市乃至边疆省份,连“没有任何阅读习惯”的广大职业群众也热心阅读。这反过来说明,在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中人民对思想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但思想市场从来都不是为所欲为的,要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1948年11月6日,第五卷第十一期的《观察》刊登了储安平的《一场烂污》。针对破产的金圆券改革,他怒斥国民党政府:“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污烂污烂,二十年来拆足了烂污!”此文惹恼当局,于是数“罪”并罚,12月25日杂志社被封。
尽管1949年11月《观察》一度复刊,却已今非昔比。而因为储安平以及诸多《观察》撰稿人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有关这个人、这个群体、这本杂志的往事长期尘封。不过,随着近些年对民国知识分子、民国思想的关注度提高,《观察》又回到公众视野。张新颖编的两卷本《储安平文集》,谢泳先生编著的《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储安平与<观察>》,特别是岳麓书社的《观察》影印本,对发掘和认识这份杂志及其撰稿人有重要贡献。我们编选这本《<观察>文选》的目的,也是将那一群人在那个年代的所思所言,将他们的灼见也好谬论也罢,真实地呈现出来。
《文选》以岳麓书社《观察》(全六卷)影印本为底本,选录自1946年9月创刊至1948年12月被查禁期间的77篇文章,分为时局分析、《观察》立场、经济观点、各地通信、理念探讨和领土问题等六个类别。由于《观察》刊载的文章甚多,编选时须有所侧重,为此编者确定了两个原则:其一,以经济评论类文章和各地通信为选编侧重之点。由于内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最终经济总崩溃,严重侵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权益,因此,财政和经济成为1946—1948年间知识界、军政公教人员及普通市民最为关切的问题。同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阐释,学者们也表达了自身的价值立场和思想立场。梳理这些文字,有助于后人较完整地把握民国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题的思考和探索,为观测当时的“思想光谱”提供了极佳案例。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