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读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梁遇春读本

梁遇春读本

.丰富著述,展现了他短短二十六年人生的欢欣与哀愁、才情与勤奋。

作者:梁遇春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34-7274-0

定价:34元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梁遇春深受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影响,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内容简介

  本书为福建籍作家梁遇春的作品选集。梁遇春26岁英年早逝,鲜为人知的是,他才华横溢,在有生之年翻译、创作了百余万字的世界文学名著和散文小品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才富。本书由闽江大学学者选辑,所选作品基本可以代表梁遇春的理论研究、散文小品文创作的概貌,以期让读者走近这位远逝青年才俊。

  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6-1932),福建福州人,别名驭聪,又名秋心。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多谈人生哲理,博学多思,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怀疑、彷徨、恣肆、追求是其散文复杂的主题。他的散文创作受到英国兰姆等散文家的影响,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他26年人生,给我们留下了37篇散文和二三十部译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编者:王国栋,闽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唐若石,闽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目录

  梁遇春小传/王国栋唐若石

  第一辑 小品文选

  1.“还我头来”及其他

  2.人死观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4.高鲁斯密斯的二面周年纪念

  5.谈“流浪汉”

  6.《春醪集》序

  7.“春朝”一刻值千金

  8.泪与笑

  9.途中

  10.观火

  11.破晓

  12.她走了

  13.苦笑

  14.坟

  15.救火夫

  16.猫狗

  17.善言

  18.KISSING THE FIRE(吻火)

  19.春雨

  20.第二度的青春

  第二辑 译书品评

  1. 迦尔询

  2. 约翰·高尔斯绥

  3. 威廉·海尔·怀特

  4. 吉辛

  5. 盖斯凯尔夫人

  6. 巴比利恩

  7. 米特福德

  8. 马克西姆·高尔基

  9. 康拉德

  10. 亚密厄尔的飞莱茵

  11. 《英国小品文选》译者序

  12. 《小品文选》序

  13. 《小品文续选》序

  第三辑 致石民信

  第1封(1929年初春,作香艳新诗)

  第2封(1929年七夕前五日)

  第3封(1929年8月立秋前两天)

  第4封(9月回暨南大学)

  第5封(开始办公,信末无日期)

  第6封(新娘回南京日)

  第7封(1930年1月7日)

  第8封(2月16日)

  第9封(3月10日)

  第10封(3月21日)

  第11封(5月)

  第12封(6月16日)

  第13封(信末无日期)

  第14封(7月27日)

  第15封(8月5日)

  第16封(8月20日)

  第17封(9月16日)

  第18封(信末无日期)

  第19封(10月21日)

  第20封(10月30日)

  第21封(信末无日期)

  第22封(此信无署名、日期)

  第23封(12月6日)

  第24封(12月17日)

  第25封(12月28日)

  第26封(除夕前一日)

  第27封(信末无日期)

  第28封(1931年1月27日)

  第29封(信末无日期)

  第30封(2月6日)

  第31封(4月24日)

  第32封(5月)

  第33封(6月7日)

  第34封(6月10日)

  第35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6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7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9封(9月上旬,信末无日期)

  第40封(1932年3月18日)

  第41封(18日)

  本辑内容原载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4期:《梁遇春致石民信四十一封》,第李冰封整理,唐荫荪译校。第38封未入选本书。

  后记/ 王国栋唐若石

精彩节选

  ¯ 梁遇春小传 王国栋 唐若石

  梁遇春(1906—1932),出生于2月5日,即正月十二,适遇立春日,故取名“遇春”,又逢马年,别名驭聪。其祖父早逝,遇春是父亲敬澍单传的“罕仔”,被看得格外金贵:“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依闽俗避讳谱名“守馨”,后别署谐音的“秋心”。这也是他后来对命运和生命感到恐惧的原因之一。

  梁遇春的曾祖梁济谦(以举人任陕西知县),很早从闽县城门梁厝乡迁到福州城内,与长兄梁鸣谦居住在三坊七巷文儒坊和衣锦坊之间的闽山巷9号。遇春对闽山巷有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梁鸣谦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其故居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遇春一直把这院子称为“福州Sweet home”(甜蜜的家),寒暑假必从北京带堂弟守槃回老家。在家所写文章,都标注“于福州”。作为“征人”,他说:“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指京沪)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这也是三坊七巷人的品格。

  梁遇春自幼聪慧,乐于活在想象的愁苦世界。接受传统教育,由严父亲自指点,6岁就插班进附近初等小学三年级。8岁转格致高小,1916年毕业,即考入省立福州一中初中。三年后,顺利考上本校高中。有一天,校长张哲农请来美国教育家杜威来演讲,“翻译是我们格致小学的英文先生”,遇春在小品文中大胆嘲弄一番杜先生。

  1922年夏,16岁的他报考北大预科。在预科,他对鲁迅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略课印象很深。课后的交流及后来他给鲁迅主编的《语丝》投去《“还我头来”及其他》等等稿件,也给鲁迅留下很好的印象,回信中称他为“梁遇春先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