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读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林徽因读本

林徽因读本

作者:林徽因 著 林怡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34-7336-5

定价:29元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八闽名家读本系列丛书之一。读本选录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等,加以写作背景简注与文本导读评点,配以珍贵照片图片若干,再现林徽因这个“民国第一才女”(胡适语)的诗情画意与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原名林徽音,后改名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20世纪30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编辑推荐

  林徽因的贡献主要在建筑及设计方面,其文学业绩反为其他光彩所遮蔽。但近些年,由于人们对民国人物的空前关注,她得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极大追捧。

  她的颜值、作派、艺术才华,出身和海外教育背景,与文化圈最出名家庭的婚姻,与当时中国最杰出知识精英群体的社交圈及爱情故事,都成为她在当下崇尚“白富美”的小资群体中大红大火的重要元素。甚至她因病早亡,也成就了她更大的知名度。

  在近代福建籍知名人士中,既有跨行业的成就,又有跨学科的个人魅力;既是有实绩的学人,又是大众口中的公众人物,她在完美性上排名第一。

目录

林徽因小传 (林怡)
一、论著
中国皇城建筑——1931年11月19日在协和小礼堂的演讲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节选)
平郊建筑杂录(节选)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节选)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节选)
赵城县广胜寺下寺
太原县晋祠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节选)
北海琼华岛白塔的前身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我们的首都(节选)
颐和园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二、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深夜里听到乐声
莲灯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吊玮德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静坐
十月独行
时间
古城春景
春天田里漫步
给秋天
昆明即景之二小楼
年轻的歌之二一串疯话
病中杂诗九首之二小蚌壳里有所有的颜色
病中杂诗九首之三写给我的大姊
病中杂诗九首之四一天
病中杂诗九首之五对残枝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古城黄昏
三、散文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节选)
彼此(节选)
四、小说
钟绿——模影零篇之一
五、翻译
夜莺与玫瑰——奥司克魏尔德神话
六、书信
致胡适
致沈从文
给梁再冰
致费正清、费慰梅
致傅斯年
后记

精彩节选

  • 林徽因小传 林怡

林徽因,原名徽音,笔名尺棰,1904年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师、诗人、文学家,被誉为“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风华绝代之才女。
林徽因出身于书香世家和官宦之家。祖父林孝恂,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仁和、石门等州县,为官清廉,曾游历日本,是当时较早接触并吸收外域文化的维新人士。徽因原名徽音,为祖父林孝恂据《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句所取。父亲林长民(1876-1925),早年师从著名古文学家、翻译家、书法家林纾,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专科。1909年毕业,回家乡福州创办私立法政学堂,任校长,积极支持清末社会变革。1916年5月短暂出任北洋政府法制局局长,和梁启超等好友组织“宪法研究会”,成为政治派别“研究系”的领军人物之一。1917年出任段祺瑞政府内阁司法总长,1918年12月被民国政府总统徐世昌聘为顾问,提议成立“外交委员会”,任该委员会委员和事务主任。
林徽因8岁前在杭州随祖父大家庭生活,由大姑母林泽民对她进行蒙学教育。1912年随父亲林长民由杭州迁居上海,读小学。1916年林徽因12岁时,全家由上海迁居北京,就读教会学校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携林徽因赴欧洲考察,林长民在家书中希望林徽因此行能够“增长见识”“领悟我的胸次怀抱”和“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在伦敦,16岁的林徽因就读于St.Mary College(圣玛丽学院),受同窗英国姑娘的影响,林徽因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在伦敦期间,林徽因与正在剑桥游学、与林长民为忘年交的青年才俊徐志摩(1897-1931)相识。23岁的徐志摩被林徽因的才貌双全所吸引,从此成为林徽因生命中最为亲密的挚友之一。作为中国现代白话诗创作的领军人物、“新月派”的领袖,徐志摩引领林徽因走上了诗歌等文艺创作之路。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林长民回到北京,继续入读培华女子中学,并在父辈的牵线搭桥下,与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学子梁思成(1901-1972)确立恋爱关系。1924年,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起参与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的工作。6月,20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同往美国留学,一起就读于宾州大学美术学院。1925年12月,林长民被张作霖部杀害于东北。梁启超、徐志摩等友人为林长民善后。梁启超致信抚慰林徽因,并劝阻她回国,劝勉她在美完成学业。1927年,林徽因从宾州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师从G.P.帕克教授学习舞台美术设计。梁思成同时获宾州大学硕士学位,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1928年3月,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经欧洲考察游览。8月回到中国,奉母命回到福州老家省亲,随后北上,受聘于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梁思成任系主任、教授,林徽因任教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人文历史

在线阅读

上一篇:许地山读本     下一篇:郑振铎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