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作者:陈昊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2591404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19-01-0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引言:“医者,意也”与“俄罗斯套娃”式的“身分问题”
**节 跨语际的研究范式与“身分问题”的演生: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医学群体的基本叙述模式的建立及其挑战
第二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一:历史性的知识表述与现代学术路径
第三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二:如何将叙述者放回其时代
第四节 路径的展开与本书的内容结构

身分•叙事•差异
第二章 “不以医自业”与“世相传递”——南北朝时期徐氏家族的医学知识与身分叙事
**节 引言
第二节 “书”的意义——南北朝医学知识传递的物质和文本语境
第三节 “家”与知识
第四节 以医得“二千石”和以医为业——医者身分认同的分化
第五节 北奔之后的身分转化
第六节 信仰抑或知识的博通
余语 身分的转化和知识的传递
第三章 “在朝大医”的叙事——隋至唐前期的医学家族与医学官署
引言 差异的叙事
**节 隋至唐初医学家族的历史及其在医学官署中代谢的图景
第二节 令文规定与个体选择
第三节 唐代前期“伎术官”身分的成立与国家语境下医者身分的重构
第四节 唐代太医署内的医学教育与医学生自身身分的重构
第五节 医学官署内“宗教”身分的重塑——禁咒的成立
余论 当医学家族遇到医学官署
第四章 山林、宫廷与士人文化——重访孙思邈的传记与身分叙事
**节 被忽视的“山林医家”?
第二节 孙思邈的*后十年——卢照邻与孙思邈叙事的造成
第三节 卢照邻的叙述——塑造与遮蔽
第四节 医案抑或史料?——医方中**人称叙述的文类与社会网络
第五节 迷雾中的宫廷生涯
第六节 山林的“造成”
余论 在朝与山林
文本•权威•流动
第五章 “撰者”的意义——隋至唐前期医学著作的权威塑造与历史语境
引言
**节 《诸病源候论》与“撰者”的意义
第二节 《新修本草》的编撰列位名表与唐初官修本草书的“制作”
第三节 撰者经历与医经的历史语境——以《黄帝内经太素》为中心
第四节 余论:权威的边界
第六章 东都与西州:唐初的医方文本与知识流动
引言
**节 刊刻者、供养人和观看者——将药方放回石窟的空间之中
第二节 宫廷的疗风方
第三节 代劳致远?——写本时代方药知识的传递
第四节 方与书之间
余论 佛教、国家与药方的物质载体——方药知识流动和“验”的意义

身体•感官•表达
第七章 药物的声音——南北朝至唐前期本草音研究
引言
**节 识字与识物——读音与意义
第二节 物与名——读音的意义
第三节 涉学与独学——南北的意义
余论
第八章 礼仪、文本和药物之味
引言 唐代前期的御药仪——从令文说起
**节 尝药关系在中古的“扩展”
第二节 医学家族的身分嬗变与药物之味
第三节 唐代御药仪与医者身分的分化
余论 文本、身分与被遗忘的“味觉”
第九章 谁能看见五脏与经脉?——视觉经验的塑造与唐代的《明堂图》
引言
**节 明堂图与五脏图——中国古代医学中身体图像的不同知识传统
第二节 五脏的另一个世界——唐宋五脏图像的传递
第三节 如何看到经脉与五脏如何塑造生命——医者与“常人”目光的歧途?
余论:歧途何在?

尾声
第十章 尾声:书籍秩序与为医之体之间的“医者之意”——写作医书与大医身分叙事的浮现
**节 大医与愚医之间的书籍秩序
第二节 被彰显的为医之体与被遮蔽的感官之知
第三节 写作与身分
第四节 知识可以讲故事吗?——古代文本和当下医学史的写作

参考文献
致谢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作者简介

陈昊,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的教学和研究围绕着中国6-13世纪的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主要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6-8世纪中国的书籍秩序、为医之体与医学身分的浮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何谓智库     下一篇: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