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作者:杨雪梅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0132909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内容简介

2017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单位*一次联合开展了评选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活动。经过广泛发动推荐、严格审核遴选、开展专家初评、专家委员会终评四个环节,通过严格审核材料、集体讨论审议,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公平、公正的立场,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反复权衡、精心斟酌,从400名入围候选人中选出当代教育名家终评会议的候选人和递补候选人名单,*终推选了90位当代教育名家。由黄河科技学院组织专门机构,通过对9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访问联系,在获得21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当代教育名家的同意和支持后,将他们的事迹择要撰写,编著成书。其间文稿已和名家本人反复交流并获得认可。本书在编排体例上突破了以往此类书籍单调僵化的框框,对每个名家的事迹介绍,附有一篇普通教师或学生的文章。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目录

教化育人,师法天地(代序)【刘人怀】/Ⅰ

潘懋元:高教泰斗学界楷模/1
  高教“一代宗师”的人生智慧/7
汤钊猷:走过半个世纪辉煌斗癌路/11
  阅读浅谈/14
陈桂生:执着的教育学人/18
  一人一生皓首穷经/20
朱正威:勤奋创新为人师表/27
  爱的课堂美的教育/33
陶西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追梦人/36
  育人者追梦人/41
薛天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46
  我与薛天祥先生/53
钱易:钟情教师事业成就大师风范/57
  “大先生”钱易/62
杨福家的教育人生/67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75
张厚粲:厚德粲然自在“心”/79
  厚德载物粲晖育人/85
张楚廷:一位大学校长的教育人生/90
  真善美的一生/98
李庾南:道德优美学术纯粹/103
  为教育而生的“温柔”灵魂/107
钟启泉:创建中国课程学派的设计师/110
  始于名字,知于才华——感钟启泉先生/116
杨德广:一位实至名归的教育家/120
  站成一棵树,刹那间便是永恒/127
唐盛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创新者/132
  高度的力量/137
胡大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141
  大道至简——跟行胡大白/158
马芯兰:教书是对人的教育/166
  马芯兰老师对我的启示/171
姜大源:跨界勤酿得《要义》躬耕职教四时佳/176
  知其事敬其智/188
宋乃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者和开拓者/193
  博学与情怀兼具的数学教育家/200
吴颖民:把握核心素质培养领袖人才/204
  好校长吴颖民/210
何晓文:打造团队合作的教师文化/214
  未闻却识/222
石伟平:平民学者职教先师/226
  踏实地处暗吐芳香/232
汤赛南:教育“六观”铸卓越/236
  小事件大情怀/243
任勇:走向卓越不是梦/248
  做一个有“势”的教师/253
周洪宇:以学报国经世致用/257
  知行合一的周洪宇/263
刘可钦:面向未来重塑学校
  ——为师生成长创造更多可能/26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寻梦路上的刘可钦/272

后记/275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节选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潘懋元15岁开始从教,至今已八十多年,曾执教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其间担任了小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大学教务处长、大学副校长。他将一生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热爱教育工作、忠于教育,曾深情地说,“我一生*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他培养的研究生现在成为知名学者、专家以及教育部和大学的领导人的近百人,已获得学位的硕士、博士达百余名。  “欲为学,先做人。”在老师和学生的眼中,潘懋元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做人榜样。  一次,潘懋元被山东某高校邀请去讲学,回校时买了打折机票,学校却按机票全价予以报销。事后,他把多报的300元如数还给了学校。  1994一年春,潘懋元被聘为汕头大学兼职教授,月薪6000元,他仅拿1000元作为来往旅途费用和生活开支,余下的5000元悉数捐献给厦门大学高教所设置“懋元奖”。此后又陆续捐出60多万元,许多毕业生也纷纷捐款,现在已有300多万元基金,每年校庆时颁发给中青年教师、硕士生、博士生、管理干部多项奖金。  张亚群1997年到厦大读博士时,并不是潘懋元的学生。张亚群的博士论文请潘懋元指导,他连错别字都给纠正过来。每到过年的时候,潘懋元还会邀请没有回家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吃年夜饭,春节团拜还给师生和家属发红包。  每年新生入校,潘懋元总要见见教育研究院的新生,跟他们话家常。在迎新晚会上,他还自备一个小节目,那就是用教育研究院师生的名字制作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了他还发奖……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我个人在物质生活上没有什么追求,*大的乐趣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潘懋元说,“当老师就是追求我的幸福和实现我的价值,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倾其一生,他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他的学生。  虽身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泰斗”,但潘懋元从不摆架子,在学术上坚毅严谨,在精神上则自由开放。他主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展开论争。在潘懋元家的客厅里,*惹眼的除了绕墙的书架上摆满书籍外,还有地上的几十张小板凳,这是为周末学术沙龙准备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只要不出差,每周六的晚上,潘懋元就准备好茶点,在家里迎接学生。沙龙是漫谈式的,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创新见解都可以提出来探讨。以“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启迪思维,追求真理”为原则。学生在沙龙上发言时,他经常执笔倾听,时而点头,时而妙语释疑。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沙龙一办就是40年。“我一个人想的,很有限,开个沙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潘懋元说。在这位90多岁高龄还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的率先垂范下,其他教师也纷纷开设学术沙龙,这已然成为厦大一种宝贵的学术传统,成为学生们的精神家园。  在厦大教育研究院学生们的眼中,潘懋元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是为人的航标和榜样。大家都记得潘懋元常说的那句话:“导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具体帮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及人格上的影响。”他创新性地创建了“自学一研究一教学”三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前两个环节,学生不是放任式学习,而是带着潘懋元安排的题目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学”环节,则让大家把学习心得拿到课堂上讲,其他同学来评析,并随之展开讨论。由于成效显著,这一教学模式被推广至校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这位近百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头脑敏捷、声音清亮,坚守在教育一线,亲自给博士生上课,每年仍以数量不菲的思想成果服务于高等教育。他愿倾其一生为他挚爱的教育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三高等教育学界的泰斗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和这个领域的领跑者,潘懋元当年尽管担任了繁多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但他从未放松过艰苦的学术研究工作,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他的足迹曾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近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发展。他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重要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见解精辟独到的学术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潘懋元博大精深的理论底蕴、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理论来支撑。刚过而立之年的潘懋元敏锐地认识到,忽视高等教育的特点,硬把普通教育理论搬到高等教育中行不通,必须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学的高等教育理论。1983年,潘懋元出版了《高等教育学讲座》,为**本《高等教育学》的诞生和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潜心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方法。  “高等教育学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而是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对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潘懋元有着很清晰的认识。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1980年在湖南大学讲课时,潘懋元正式提出了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内部关系规律,并指出两条规律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直至今日,这一理论还是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理论。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在奠定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基础的同时,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培育和滋养了一大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中国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下一篇:大学学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