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学术品格与教育理论创新
教育的学术品格与教育理论创新作者:刘旭东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20313964 定价:99.0 出版时间:2017-1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
教育的学术品格与教育理论创新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借鉴存在论、现象学以及诠释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以系统地讨论教育的学术传统为旨趣,深入挖掘了作为客观社会现象而存在的教育活动的本性,强调探究是教育学术传统的核心所在,为科学准确地解释丰富的教育实践提供学理依据。同时,本书以回归原点的思想方法,将生活、探究、行动等作为关键词,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重大教育基本问题作出了富有时代感的回应,特别是以教育的学术品格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融为一体,系统地讨论了教育理论创新与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本性以及教育理论创新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教育基本理论著作。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4 年度国家 一般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 研究”(项目批准号:BAA140016)的*终成果
教育的学术品格与教育理论创新 目录
**章 教育学术传统概述 (1)**节 讨论教育学术传统的意义 (2)一 教育研究是教育活动的固有品质 (3)二 拓展教育活动的内涵 (5)三 彰显教育活动的内在品质 (8)四 挖掘蕴含在实践中的教育智慧 (10)第二节 教育学术传统的内涵与特点 (17)一 学术的内涵 (17)二 教育学术研究是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体现 (20)三 教育学术传统的内涵 (25)四 教育学术传统的特点 (29)第三节 “边界的渗透度”视域中的教育活动 (34)一 “边界的渗透度”界说 (35)二 为什么要讨论“边界的渗透度”? (39)三 提升教育的“边界的渗透度”的路径 (43)第四节 教育学术传统与时代精神 (47)一 教育学术活动是时代文化的反映 (47)二 教育学术活动是时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52)三 中国教育学术传统的基本特性 (58) 第二章 教育学术传统的反思与批判 (62)**节 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历程反思 (62)一 两类教育研究范式分析 (62)二 “预设论”教育研究范式其形态 (66)三 学科建制与教育学术传统的断裂 (72)四 学科化的教育研究的后果 (76)第二节 科学哲学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80)一 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之源 (81)二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84)三 教育研究方法走向综合化 (89)四 教育研究方法观的转换 (94)第三节 人文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旨趣 (98)一 人文学科的特性与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98)二 古典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旨归 (100)三 近代以来人文学科研究路径的偏离 (103)四 人文学科研究方法旨趣的回归 (110) 第三章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114)**节 教育与生活的分裂及其原因分析 (114)一 生活世界是生成教育价值的本源 (114)二 关注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时代精神 (119)三 以往对生活的内涵的误读及原因 (121)第二节 生活世界及其结构 (124)一 生活世界理论 (124)二 生活的形态与结构 (130)三 教育与生活的同质性 (133)第三节 休闲与人的和谐发展 (136)一 休闲是对生活意义的肯定 (136)二 创造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139)三 和谐发展是创造的基石 (142)四 开展积极的闲暇教育 (145) 第四章 “现代性”教育理论批判 (149)**节 “现代性”教育理论概述 (150)一 近代以来教育理论发展的轨迹 (150)二 “现代性”教育理论的特征 (158)三 近代以来教育理论出现缺陷的缘由 (166)第二节 “现代性”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分析 (170)一 本质主义教育理论 (170)二 基础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批判 (177)第三节 知识取向的教育理论批判 (183)一 知识取向的教育理论形态分析 (183)二 知识取向的教育理论批判及教育理论的性质 (187)第四节 理性主义教育理论批判 (191)一 理性主义教育理论的表征 (191)二 重构教育理论的实践性 (195) 第五章 “无立场教育”思维与教育理论创新 (201)**节 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 (201)一 教育理论要恪守自身独特的学科立场 (201)二 构建自身的学科思维方式 (206)第二节 “无立场教育”思维与人的全面发展 (210)一 教育理论的任务是澄清认识 (210)二 “无立场”思维的立场 (213)三 澄清教育的思想方法 (218)第三节 知识的分立性与教育理论创新 (222)一 哈耶克“分立”的知识观 (222)二 分立知识视野下的教育理论 (226)三 创新文化,促进每个个人知识的生成 (230) 第六章 教育创新与回归教育的原点 (234)**节 创新与教育创新 (234)一 教育创新的内涵及其特点 (234)二 教育创新的价值内涵 (237)第二节 回归教育的探究本性是教育创新的起点 (241)一 教育是沟通和交流活动 (241)二 教育通过创新促进人的发展 (244)第三节 教育的探究本性的遮蔽 (245)一 追逐功利性的目标 (246)二 远离真实的生活情境 (246)三 误读知识 (247)四 模式化的教育方式 (248)第四节 回归教育的原点 (249)一 充分发挥教育的自主性 (249)二 关注个体美好生活的理想的实现 (250)三 指向教育功能和结构的和谐 (251)四 真正地了解儿童、尊重其成长的法则 (252)五 构建自己的教育话语体系 (253) 第七章 实践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254)**节 教育理论的知识社会学基础 (254)一 知识社会学与教育理论 (254)二 教育理论的建构性和生成性 (257)三 生活和实践是教育理论的背景 (264)第二节 教育理论从思辨到行动的转换 (268)一 教育理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教育实践 (268)二 科学合理地诠释沟通和交往 (271)三 教育学术传统的回归 (276)第三节 “无知”的教育活动领域与教育理论创新 (278)一 “无知”及其意义 (278)二 教育活动领域的“必然无知” (283)三 “无知”的教育活动领域及其边界 (286)四 默会知识与教育的行动性 (288)五 把握“无知”的教育活动领域与教育理论创新 (291)第四节 行动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基点 (293)一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理论 (294)二 教育理论行动属性的殇变 (296)三 教育理论的行动属性回归的意蕴 (299)四 教育理论行动性的回归 (302) 第八章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构建与创新 (306)**节 话语体系与教育学话语体系 (306)一 话语体系及其功能 (306)二 教育学话语体系及其功能 (307)第二节 教育学话语权的社会配置与结构分析 (308)一 教育学话语权的社会配置 (308)二 学科化教育学话语的结构分析 (312)第三节 教育学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315)一 学科化教育学话语的历史基础 (315)二 学科化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弊端 (316)三 对当下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批判 (318)第四节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思路 (322)一 更加自觉地从丰厚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322)二 积极开展具有首创精神的教育实践 (324)三 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 (325)四 批判地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学学科话语体系 (326) 第九章 教育学的学术品格与教育学学者的担当 (327)**节 教育学的学科品性 (328)一 教育学是具有家国社稷情怀的学问 (328)二 教育学是由关怀和希望引导的学问 (329)三 教育学是与生活相关联的学问 (329)四 教育学是有自身学科领域的学问 (330)五 教育学是能够介入公共领域、参与公共 事件的学问 (331)第二节 教育学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的失却 (331)一 教育学文化使命和担当的弱化 (332)二 以技术化的思想方法讨论教育问题 (333) 目 录 5 三 缺乏对教育的终极意义的挖掘 (334)四 “平庸的恶”与碎片化的研究 (334)第三节 教育学学者的使命和担当 (337)一 要关心公众利益,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37)二 要坚持批判的立场,坚守自身的学术品格 (338)三 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价值 (340)四 要有浓烈的、坚定的学科意识和学科担当 (340) 后记 (342)
社会科学 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字课日日新-(全五册)
下一篇:这些年.我们一起抒写的星艺大爱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