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学术理想就其实践
朱家骅学术理想就其实践作者:黄丽安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0117043 定价:158.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朱家骅学术理想就其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次对朱家骅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做出系统评述的论著。作者查阅了朱家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国史馆”等数处档案,参考各种已出版的相关文集、书信、日记、传记、回忆录、年谱和研究著作,搜集材料之丰富,几乎穷尽了海峡两岸相关的原始档案材料和相关研究文献。书中以时为序,特别着重朱家骅在中研院制度化及国家学院体制化等方面,层层递进,自成逻辑,充分发掘、利用大量*手档案文献资料,从而保证了其论证的可靠性。
朱家骅学术理想就其实践朱家骅学术理想就其实践 前言
序 一
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作为民国时期*高科学研究机关,在其创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曾经聚集了中国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人物:蔡元培、胡适、杨杏佛、丁文江、傅斯年、赵元任、陈寅恪、任鸿隽、李四光、竺可桢、丁燮林、萨本栋、周仁、唐钺、汪敬熙……他们借鉴近代西方的科学制度,先后创设了历史语言、地质、天文、气象、物理、化学、工学、社会科学所、心理学、动植物诸所。1930~1940年代,在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日寇入侵的艰难条件下,中研院同人本着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怀抱振兴中华学术的历史使命,孜孜追求学术,挑起了复兴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重任。中研院作为国家体制化的科学研究机关在人们心目中亦成为学术独立、科学典范的象征。
与中研院纯然的学术品貌不同,朱家骅的个人经历相对复杂。他不但在教育学术领域出任过国立北京大学德文系主任兼地质系、史学系教授,国立中山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与地质系主任、校长,两广地质调查研究所所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代理院长等职;而且担任过诸多党政要职,如教育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主席、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兼秘书长、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干事会之常务干事兼代书记长等。其任职之多、跨行之广,可能在同代学人中无出其右者。朱家骅复杂的人生旅程,一方面表现了他本人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干练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与执政的国民党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他是国民党权力核心圈的人物之一。凭借自己在各方面具备的优越条件,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朱家骅参与角逐中研院院长候选人,顺理成章地成为蔡元培的继任人。
朱家骅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既长且深。从中研院初创时他被聘任为筹备委员与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到被选为中研院评议会评议员,再到蔡元培聘任其为总干事,*后到担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1940~1957),朱家骅为中研院的建设可谓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担任中研院代理院长是他一生任职*长的一个领导职务,也是历任中研院院长任职时间*长的一位。为维持中研院的发展,朱家骅在抗日战争中艰难支撑危局,继续拓展中研院的事业;在国共内战的硝烟中排除各种干扰,创设院士会;1950年代完成中研院新的布局,在台湾重建学术研究中心。可以说,朱家骅对中研院的发展承先启后、至关重要。不过,与大家将焦聚对准蔡元培不同,对朱家骅与中研院关系的研究却相对冷寞,海峡两岸相关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其中的原因固然一言难尽,但由此可见,研究“朱家骅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只要把握得当,应是一项既具历史价值、又有学术含量的课题。
黄丽安2002年秋来北京大学求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当初与她商量博士论文选题时,考虑以“朱家骅学术思想及其实践研究”为选题。其缘由有二:一是这是一个基本上无人涉及的问题;二是在台北中研院保有朱家骅档案,鲜见人利用。基于这两点理由,尽管起初开题时存有不同意见,我鼓励黄丽安选择这一课题。在北大的六年,黄丽安一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与大陆同学和睦相处,积极融入北大学术圈子,给我的学生群体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一方面一头扎进自己的学业,冬去春来,图书馆、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每天如此,年复一年。北大历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时间,*初规定是三年,后来延长到四年,事实上许多博士生的学习时间多至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里自然蕴含着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比一般学校更高。这样长的学习时间和较高的学业要求,确实为国内其他大学所少见。正因为如此,在北大历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对每一位博士生来说都是一场艰苦的磨砺。为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黄丽安自动地一延再延,克服诸种困难,表现了顽强的求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她*后交出了满意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获得评委的高度认可。这对她来说,可以想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朱家骅学术思想及其实践》就是黄丽安以她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成的一本专著。该著在材料方面,作者查阅了朱家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台湾国史馆等数处档案,参考已出的中研院年度总报告和各种已出版的相关文集、书信、日记、传记、回忆录、年谱和研究著作,搜集材料之丰富,几乎穷尽了海峡两岸相关的原始档案材料和研究文献,这是该书*大的特色,也是*值得肯定之处。在结构方面,全书按时序主要对朱家骅早期学术能量之养成(1893~1926),朱家骅整顿中山大学(1926~1930)、朱家骅与中研院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关系(1928~1937、1940~1945、1946~1949、1949~1957)做了清晰的梳理,同时对1928~1957年中研院这四十年的历史作了系统的清理,从而大大充实了中研院前期历史的研究。无论是从中研院院史来看,还是从朱家骅个案研究来说,该书都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和特殊的文献价值。该书是黄丽安在北大的学习成果,某种程度上它也表现了北大历史学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朴学之风。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