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作者:张霁雪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6151679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4-1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以口述历史的方法探析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本地村民和村落治理者三个主要群体的空间实践与社会样态的互构过程,将行动者的“主体能动陛”融合在具体空间语境中分析城乡结合部形成过程与结果,透视其内在的社会肌理与结构,使我们对于城市扩张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变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实践可以视为一种自发自维的谋划,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流动与身份过渡的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努力背后的他们所承受的自我身份再造的阵痛;本地村民将城乡结合部视为可资利用的工具空间,以“种房”的空间生产期望分享土地开发带来的空间收益,这也造成城乡结合部潜在的无序的空间冲突;村落治理者在资本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关注的是城乡结合部的空间改造所产生利益格局的协调与参与。 三大行动主体的空间实践取向造成传统集体意识瓦解,城乡结合部渐趋成为一个无根的社会。对此,政府应当通过流动公共性构建和新集体认同重构等社会生根工程,抑制资本对城乡结合部空间的过度侵蚀;个体应当通过从边缘空间走向核心空间的社会扎根行动,使城乡结合部居民有能力迫使不符合正义的空间实践与底层要求妥协,实现城乡结合部空间权益的获取与分享,促使城乡结合部在社区转型过程中迈向可栖居的新故乡。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 目录
**章 导论**节 本书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城乡结合部相关文献综述
一 关于城乡结合部概念界定及其生成机制的研究
二 关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的研究
三 关于城乡结合部本地村民的研究
四 关于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研究
五 总体述评
第三节 典型个案与研究方法
一 个案简介
二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本土化思考
三 底层记忆的口述史研究
四 本书结构与主要观点
第二章 从空间维存到空间维权:迈向空间正义的城市社会学
**节 空间维度的发现与深化
第二节 空间维存:关注适应与秩序的城市生态学
一 帕克及其同事的贡献
二 新传统城市生态学的新取向与范式修订
三 疲惫的城市生态学:未完成的学术理想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十年:将空间权益融入城市社会学的60年代
一 人本主义社会性规划的城市研究
二 “住房阶级”的形成: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分析
三 拒绝走向城市空间的边缘: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先声
四 空间权益的沦陷与争取
第四节 空间维权:指向抗争与正义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
一 空间生产与阶级斗争:列斐伏尔的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替代方案
二 集体消费与新都市社会运动:卡斯特尔的结构马克思主义
三 空间构型与资本积累:哈维的辩证乌托邦
四 洛杉矶学派的集结号:后现代大都市的批判
五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的价值取向与理论缺憾
第五节 空间正义的进路和中国经验的嵌入
一 空间生产的正义原则
二 空间分配的正义原则
三 空间交换的正义原则
四 空间消费的正义原则
第六节 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的双向建构
一 社会样态的传统与推进
二 空间实践的维存与维权
三 建构过程的制约与再造
第三章 东村的社会样态
**节 从乡村向城市的过渡:物质景观与社会生态的转变
一 历史视角下的空间变迁
二 横向视角下的物质景观
三 生态视角下的职业转型
第二节 从静止向流动的变迁:家园归属感的消逝
一 人口结构的倒挂现象
二 公共空间的精英缺失
第三节 从一元向二元的融合: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一 服务体系的双重覆盖
二 公共参与的上下动员
第四节 从异质向同质的固化:东村社会的底层结构化
一 就业方式的非正规性
社会科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