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1949-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680-1949-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

1680-1949-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

作者:马俊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5141003

定价:128.0

出版时间:2014-12-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1680-1949-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江南与淮北的社会变迁可 以说是“乾坤大挪移”式的。淮北曾领先或至少不落 后于其他地区达3000年之久,在唐以前,长期被视为 “鱼米之乡”;而*近一个千年纪则完全衰落,成为 经济、社会及生态欠发达之地。江南却在近1000年以 来稳步向前发展,南宋时代,太湖流域成为国家的核 心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明清以来, 随着社会的相对安定,纺织技术的进步,江南已遥遥 领先于中国其他地区,更领先于淮北地区。马俊亚的 《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 中心1680-1949)(精)》对江南和淮北进行对比,以找 出社会发展和社会衰退的决定性因素及其本质

1680-1949-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 目录

导言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
    二、研究现状
    三、“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简释
**章  自然环境与人力影响
  **节  江南淮北的生态
    一、淮北象虎
    二、江南虎事
    三、伐蛟减灾
    四、生态之因
  第二节  江南:安逸环境与宜人水利
    一、因利治水
    二、惠泽与冲突
    三、东坝水患的协调
  第三节  淮北:从兴水利到兴水害
    一、水利开发与水害利用
    二、造灾大工太行堤
    三、淮域梦魇高家堰
    四、平地巨泽
    五、治水政治
  小结
第二章  农业生态的逆转与优化
  **节  漕运方略:被剥夺的江南与被牺牲的淮北
    一、河运之弊
    二、被妖魔化的海运
    三、被剥夺的江南”
    四、被牺牲的淮北
  第二节  治水与农业生态的破坏
    一、水文环境的改变
    二、水利的缺失
    三、墟里沧桑
  第三节  稻作农业的变迁
    一、天然的沃土
    二、人为的瘠壤
    小结
第三章  农家经济结构的区域性演变
    **节  江南地区农家织布主业化
    一、织布主业化
    二、过密化的讨论
  第二节  工业主业化
    一、工业对乡村劳动力的吸引
    二、织布主业的再进化
  第二节  通海地区农家经济结构的演变
    一、自然经济的典型形态
    二、织布主业化
  第三节  淮北地区农家经济结构的转型
    一、桑土之地
    二、不蚕之域
    三、织业的复兴
    小结
第四章  社会衰败与社会发展
  **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冲突
    一、诗礼之乡
    二、多难灭亲
    三、民变与士变
    四、毛入水怪
    五、贼匪溯源
  第二节  区域性生活差异
    一、饥饿的淮北
    二、温饱的江南
    三、淮北:非人的妇孺
    四、江南: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从淮北到江南
    一、江南人的保护与依附
    二、江南的淮北精英
    三、明清以后淮北人“下江南”
    四、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
  小结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节  农村社会的滞力和推力
    一、淮北:“官之害甚于水”
    二、江南:“人各奋于自见”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
    一、淮北:权力统治财产
    二、江南:混合型社会结构
  小结
第六章  精英的动机人格与国家认同
  **节  精英的人格与动机
    一、初夜权:淮北精英的追求
    二、修身齐家:江南精英的精神境界
  第二节  精英的劣化与被劣化
    一、淮北乡村精英的领主化
    二、江南基层社会中的“刁生劣监”
  第三节  精英的国家认同差异
    一、淮北豪绅:国家蠹贼
    二、江南精英:社会基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