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作者:陈涛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760680

定价:59.0

出版时间:2014-08-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本书特色

推动产业转型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本书以皖南首圩——大公圩为研究区域,以河蟹产业转型的社会文化机制和效应为基本线索,深入考察大公圩河蟹产业转型的历程,通过对适用技术、组织体系、生态资本和民间实践等维度的分析,提示产业转型背后的社会逻辑,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论”及“无工不富”论提供新思路。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目录

**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缘起
 二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三)篇章结构
 三 文献回顾
  (一)农业环境问题研究
  (二)生态现代化研究
  (三)产业转型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经验的嫁接
  (二)田野研究路径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一 研究区域
  (一)县域区位与社会经济
  (二)皖南首圩及其河蟹产业
 二 斜“n”形的产业变迁
  (一)从人工养蟹到“大养蟹”
  (二)遭遇“寒流”
  (三)柳暗花明:“养大蟹”
  (四)再上新台阶:“养好蟹”
第三章 适用技术
 一 生态技术的推广体系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性困境i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创新
  (三)生态技术推广系统
  (四)生态技术推广中的“梯级层次”
  (五)生态技术如何扎根农村?
 二 生态技术的社会适应性i
  (一)生态技术推广中的主体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标准化
  (三)生态技术扩散的本土化
  (四)技术适应性的社会机制
第四章 组织体系
 一 民间组织
  (一)亲缘/血缘组织
  (二)企业/协会组织
 二 政府组织
  (一)产业规划机制
  (二)政绩考核办法
  (三)水面承包模式
第五章 生态资本
 一 生态资本的社会文化观
  (一)概念的提出与厘清
  (二)生态资本的社会属性
 二 生态资本的市场配置
  (一)市场需求结构与生态等级认证
  (二)有机食品及其市场机遇
  (三)河蟹销售的三级市场
 三 生态资本的产业效应
  (一)休闲渔业
  (二)招商引资
第六章 民间实践
 一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一)政府倡导的革新模式遭遇失败
  (二)民间社会对新模式的探索
  (三)民间实践的社会文化背景
  (四)民间实践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
  (一)反思和比较中形成“生态自发”
  (二)“生态利益自觉”及其逻辑机制
  (三)“生态利益自觉”的普遍化
第七章 社会文化效应
 一 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
  (一)从项目社会到特色地域社会
  (二)特色地域社会的框架体系
 二 河蟹产业对地域人群的影响
  (一)受影响人及其受影响维度
  (二)环境知识、意识与行为
  (三)生态公民
 三 河蟹产业对地域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福利
  (四)社区生产生活
  (五)民间社会制度
  (六)亚文化
第八章 研究结论
 一 经济与环境“两难论”的破解
 二 工业化“宿命论”的破解
 三 持续的革新与超越
 四 成功转型中的生态压力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作者简介

陈涛,男,1983年生,汉族,安徽霍邱人,社会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与海洋社会学。代表论文(著)有《“事件一应急”型环境治理范式及其批判——清湖围网养殖“压缩”事件中的深层社会问题》《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突破》《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等。

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高校文化德育论     下一篇:中国高等戏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