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作者:栗蕊蕊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3634694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4-09-01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作为一个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民族,中国民众究竟如何渐脱臣民意识而向往公民观念?公民教育是如何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萌生和发展的?公民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与西方相异的发展路径,它是如何与中国社会文化相依相傍又相异相斥?作为人们较为关注、也是公民教育开展较为活跃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层面历经怎样的变化。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内容简介

如果你要对“公民、公民教育、社会文化变迁、本土演进 、中小学、民国时期”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化,就请看《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这本书吧。

学校道德教育的本土演进-以公民教育为核心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之厘定
    (二)有关公民教育思想起源、意义的研究
    (三)有关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的研究
    (四)有关近代社会、民众的研究
    (五)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理论深化及实践推进的研究
    (六)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三、研究构想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
    (二)“公民”与“公民教育
    (三)“本土演进”
**章  中西交汇中公民教育思想的萌生
  **节  冲击与共鸣:公民理想的渐次导入
    一、求新于外:异质文化碰撞下对“民主”的初步认识
    二、上下求索:思想家的“国民人格”向往
    三、革故鼎新:民国成立与民主思想的绽放
    四、曲折前行:复古思潮中民主求索的短暂阻抑
    五、浓墨重彩: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思想革新
  第二节  借鉴与移植:植入中国土壤的异域理论
    一、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的引入
    二、杜威来华对中国公民教育的促动
第二章  本土语境下公民教育的自主生长
  **节  从无到有:修身教育的更易与公民教育的萌生
    一、外向求索:修身步入课程体系
    二、顺应趋势:修身向公民的转换
    三、取而代之:公民教育得以确立
  第二节  上下互动:公民教育的图景绘描与本土实践
    一、关于公民教育的实际讨论
    二、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地开展
    三、全国公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趋向异变:国家政治干预与公民教育的改造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宗旨的确立
    二、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异变
第三章  生成与变迁: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课程分析
  **节  课程目标之变更
    一、修身科:“涵养德性,导以实践”
    二、公民科:“养成营现代生活的习惯”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三民主义为*高原则”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四维八德”
  第二节  课程内容之变更
    一、修身科:“孝悌礼义”“忠君爱国”的个体道德导向
    二、公民科:儿童中心的团体生活导向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三民主义的政治生活导向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系统化的身心规约
  第三节  教学方法之变更
    一、修身科:由精神训练渐重实践考察
    二、公民科:多重方法综合应用
    三、党义与三民主义科:课内训练与课外陶冶融合
    四、公民科与公民训练科:公共训练与个别训练并行
第四章  价值的表达与呈现: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分析
  **节  教科书的演变历程
    一、道德文本的时代转换
    二、政治文本的走向与变革
  第二节  教科书内容之分析
    一、《修身》:德目趋变
    二、《公民》:培育“明达公民”
    三、《三民主义》与《党义》:政党政治下的千书一面
    四、《公民》与《公民训练》:培养党治的“公民”
  第三节  教科书形式之分析
    一、《修身》:渐趋现代
    二、《公民》:贯以现代气息
    三、《三民主义》与《党义》:编写体例的单一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