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作者:杨伟兵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7301371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 本书特色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是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 目录
序哀牢山梯田的灌溉多样性及开田过程梯田的诞生为何属于过去的南方山地? 清代云贵地区的耕地及其变化政府干预与清代滇西铜业的兴盛——以宁台厂为中心近代云南个旧锡矿的对外运销(1884-1943)20世纪初云南边疆的现代化起步与社会变革——基于贺宗章、丁文江在滇南红河地区亲历与考察的研究广西路线的成立及其影响——以乾隆至嘉庆年间为中心贵州威宁县石门坎田野调查反映的环境变迁云南南部的生态环境碑刻清代云南内地化生态变迁后果初探——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金沙江流域的开发及其对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清代滇东南地区移民开发与聚落发展初探清代移民与云南生态危机的形成论外来物种引入与推广诱发的生态后果——以麻山地区为例 玉米的种植及对彝、傈僳等山地民族的影响论明清以来统一税制的推行对百越族群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18、19世纪云南民间天然资源管理措施初探从生业和市集分析环境利用和市场机制的产生——云南省者米谷事例晚清云南的鸦片种植与销路述论历代对云贵高原的经营及其经济开发格局“开发”与“封禁”——道光时期清朝对云贵地区民族政策的浅析记忆与遗忘:云南大理赵氏族谱的南京论述土司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明代贵州水西土司为例 区域开发与清水江下游乡村社会型构黔东南州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祭礼俗对比研究——以2000年榕江县计划乡加去村鼓藏节为个案后记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 节选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内容简介:2008年8月28-29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一次“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不少国内外对云贵高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论文。当这些论文集结出版之际,会议组织者杨伟兵副教授要我写上几句代序,难以推托,勉为从命。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 相关资料
插图:清代人们对“田”和“地”的界定基本上以有无水利灌溉为衡量标准,这与现今划分大同小异,能代表人们改良自然的程度。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保证水田灌溉的同时,还促进了旱地改良,如山间蓄水,对山地作物进行浇灌,形成更多的水浇地。按照农学上的定义,梯田依山而建,作为一种山地农田形制,依其独特的田面蓄水防旱灌溉、田旁调水分洪等技术组合,对防旱和抗洪均具宏效。梯田属“利用山上水”的农田水利灌溉类型,民国时期调查说道:“利用山上水,只限于有梯田的农村。因为在山中的农田,不易储水,故多用竹筒接于山中水源处,灌入农田,上级梯田灌定,再导之于下田,天旱时用水比较更为经济。”②当然利用山泉等灌溉不仅限于梯田形制,只是梯田体现得更为系统和经济而已。由于梯田多依山垒建,故除了保水外还需特别注意保土保墒,这恰恰是以往考察不太注意的层面。当然,清代云贵地区典籍中有把“望天田”、“雷鸣田”归入梯田类型的记述,这可能还说明当时人们在坡地耕作时已经注意到了“保土”耕作技术应用,如采取改变坡地微地形的沟垄种植、抗旱丰产沟营造等,形成“山田”形制,在土壤条件相对好的地带还有可能实行了深耕、深松等保土耕作③。而在梯田区,上述技术应用是极有可能的。按照现今田野调查,云贵山区的梯田大多实行地块布设,即在耕作区内能依据地面坡度、坡向等因素,营建出大大小小形状不等的地块性分布耕作区,为便于耕作,这些地块沿等高线伸长,一般均有数十米以上的长度;此外,在坡式梯田区,为“保水”和保证自流灌溉,田面的纵向比降也比较合理,而沟埂的等高设置也较为讲究,有利于在培高埂的基础上使田面逐渐变缓,逐步改坡式梯田为水平梯田,更利于耕作和保持水土。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