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记者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作者:庹震

开 本:32开

书号ISBN:780087933x

定价:22.0

出版时间:2006-05-01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怎样当记者 本书特色

新闻在哪里?如果说它是藏在深山里的矿藏,记者则是深山探宝的矿工。从丰富的矿藏到金银铜铁锡等诸般矿产品,要经历挖掘的过程、筛选的过程、冶炼的过程、铸造的过程。 新闻记者,须早起、早醒、早知,只有知道的早,知道的快,知道的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就会误事。记者须植根于社会,只有大众所求,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一个记者听到赞誉比听到批评容易,因此,记者就要“头脑清醒”,就要善于对自己的新闻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断查找不足,使自己今后长久受益……记者还应具备哪些先天素质和后天训练?答案就在《怎样当记者》里!

怎样当记者 内容简介

简介   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   记者如果拥有强烈的独家新闻意识,就会是一个非常勤奋和敏感的人。勤奋是**位的,没有勤奋这一条,记者就不可能游进社会生活的海洋,也就不会从这浩瀚的海洋中捕获新闻线索。

怎样当记者 目录


**辑记者感悟
全天候记者怎么当?
“先天素质”与“后天修炼”
采访要“访”记者要“记”
“阅历问题”
“定位”的价值
“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
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交际圈”?
如何当读者?
新条件下的“笨功夫”?
“记者亲历”带来了什么?
法规意识有多重要?
学会“逛商场”
文字功底的衡量标准
要学会说“大白话”
告别纸笔之后
独家新闻意识
留神“苗头新闻”
“看到了”,还要“看得深远”
当你成为“当事人”的时候
要学会控制“情绪”
要善于积累“失败教训”
“发现”的基本功
记者的“编辑观点”
缘何“走四方”
记者感悟六则
微言不浅
“跳出”新闻认识新闻
收获在这片热土
伟大的凡人
职业·事业·敬业

第二辑采写技巧
浅说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中的“细节”作用
消息写作莫忽视了“细节”
深度报道的“点”与“面”
新闻报道的“点”与“面”
批评报道的几种基本形式
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各自的“优势”
体育报道中的“经济眼”与“经济味”
新闻报道:数量·质量·分量
注意“小事”背后的“大问题”
消息:要多拉快跑
社会亮点和新闻亮点
“感动自己”与“感动别人”
经济新闻写作要有自己的“百宝箱”
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批评报道要注意掌握“证据”
采写预告性新闻的要点
“疑问叙事式”特写的“特征”
注意抓“公共场所新闻”

第三辑问号答疑
舆论监督的舞台有多大?
“一线”的报道怎样多起来?
编辑的眼睛为什么会发亮?
“新闻脑”为什么不能“闲”?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新闻作品的“原汁原味”哪里去了?
“水桶”里的“水”少了怎么办?
新闻业务的“下坡路”会在哪儿?
灾害报道写作要注意什么?
新闻标题首先由谁来做?
“记者来信”的特征在哪里?
“剩饭”该怎么“吃”?
会议新闻写作如何“里应外合”?
“反映报道”怎么写?
经济新闻要不要讲“时效”?
新闻特写如何下笔?
如何增加“事件性新闻”?
记者向厨师学习什么?
新闻线索哪里来?
工作通讯怎么写?
“开工新闻”写什么?
记者如何成为“评论员”?
成就报道的亮点在哪里?

怎样当记者 节选

《怎样当记者》中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记者如果拥有强烈的独家新闻意识,就会是一个非常勤奋和敏感的人。勤奋是**位的,没有勤奋这一条,记者就不可能游进社会生活的海洋,也就不会从这浩瀚的海洋中捕获新闻线索。

怎样当记者 作者简介

庹震,1959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1984年10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范长江新闻奖。著有《蓝天下的眼睛》、《无悔的岁月》、《静静的地平线》、《初春的太阳》、《世纪未:还有多少问号》《丁住交界》、《面对社会之窗》、《报海觅踪》、《新闻采写艺术》、《史街背影》、《史街余韵》、《心园驿站》等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文字论     下一篇: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