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作者:萧延中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55608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9-08-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本书特色

《多难兴邦(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旨在从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视角,观察和呈现“5·12”大地震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也即通过“5·12”大地震的实例来证明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价值,展示这次突发事件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留下的宝贵启示。其中有对“5·12”大地震后中国民众所爆发出来的空前参与热情的描述和分析,同时作者们根据对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得到的经验事实,尝试对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阐述。本书作者们在结论中认为,合作是此次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制度遗产,并就有关“合作”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回答。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目录

序言导论“5·12”与“公民性”的展现**章 中国呼唤公民社会**节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第二节 成熟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历史视野中的公民社会发展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治理困境与公民社会发育第二章 公民意识的爆发:汶川地震的启示**节 公民参与意识的释放与不足第二节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释放第三章 公民社会组织发育的现状与问题**节 汶川地震:NGO在行动第二节 NGO发展的汶川标本第三节 NGO之间的协调平台建设第四节 汶川地震中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第四章 媒体与地震后公民社会的发育**节 媒体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概述第二节 地震后中国媒体的出色表现第三节 媒体与公共空间的建构第四节 媒体与公民意识的发展第五节 媒体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第五章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外部环境**节 中国政治传统与公民社会发育第二节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外部制度环境结语 合作——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制度遗产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节选

《多难兴邦(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旨在从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视角,观察和呈现“5·12”大地震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也即通过“5·12”大地震的实例来证明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价值,展示这次突发事件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留下的宝贵启示。其中有对“5·12”大地震后中国民众所爆发出来的空前参与热情的描述和分析,同时作者们根据对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得到的经验事实,尝试对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阐述。《多难兴邦(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作者们在结论中认为,合作是此次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制度遗产,并就有关“合作”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回答。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作者简介

p>   萧延中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谈火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
师、法学博士。
    唐海华  中国人民大

多难兴邦-纹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