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作者:刘新科

开 本:16

书号ISBN:7300087736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其三,阅读名著要有趣有法。阅读的关键是产生阅读的兴趣,强制性阅读,结果并不好。没有兴趣,读过的也忘了,收获也甚少。君不见,在“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式的强制阅读,已经败坏了不少年轻学子的阅读胃口,使得读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成了苦不堪言的事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结束了。然而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阅读名著同样要有趣有法。许多名著篇幅很长,往往需要读好几遍,这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制订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计划。而有些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青年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本书为了方便青年学生阅读这些名著,对作者的经历、成书的背景、著作的基本主题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名著的思想和学术的价值。我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其四,阅读名著要认真务实。读书永远是一种寂寥而高尚的精神活动,一个人的素质中*基本、*核心的部分——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是通过读书来体现的。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的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那种认为读书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别人材料的观点是很不足取的。阅读名著时,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仔细体会,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尤其不能主观臆断或穿凿附会。读书的感觉应像沭浴春风一样,书读多了,就能进入一种自发阶段:每每读到精彩之处,禁不住拍案叫绝;有时看到好书就读,看着看着就入了迷。久而久之,读书会形成一种习惯,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洁净。“拥书自雄”、“腹有诗书气自华”乃至理名言也。
其五,提倡写读书笔记。这是阅读名著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记其中精彩的句段,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使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受益终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读名著虽当以自修为主,但有不明白处也需向师友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联系,自会有个人独到的解读与心得。
本书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新科教授、栗洪武教授主编,刘新科教授负责外国教育名著部分,栗洪武教授负责中国教育名著部分。他们邀请了部分教育史专业的研究生参与此书的编撰,旨在实践中练兵,提高青年学子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编撰者的大名分列于每篇之后。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校领导,以及科研处、研究生处和教育科学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谨识
2008年3月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目录

前言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
孔子及其《论语》选读
孟子及其《孟子》选读
荀子及其《荀子》选读
《学记》选读
董仲舒及其《对贤良策》选读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选读
韩愈及其《师说》等选读
朱熹及其《朱子语类》等选读
王守仁及其《传习录》选读
王夫之及其《习性诸论》选读
蔡元培及其《教育独立议》等选读
陶行知及其《生活即教育》等选读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选读
昆体良及其《雄辩术原理》选读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选读
洛克及其《教育漫话》选读
卢梭及其《爱弥儿》选读
裴斯泰洛齐及其《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选读
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选读
乌申斯及其《人是教育的对象》选读
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选读
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选读
赞科夫及其《和教师的谈话》选读
埃德加.富尔等及其《学会生存》选读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节选

孔子及其《论语》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先祖为宋国大夫,由于贵族内部的纷争,逃到鲁国,到他的父亲孔纥时,家族已没落为下级武官。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故他自称“吾少也贱”。但他自幼勤学好问,经常做习礼的游戏。长大后曾做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等小官。自三十岁左右,孔子开始私人讲学,向他请教的人越来越多,在鲁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在五十岁左右,孔子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又升为“司寇”,代理宰相。在他从政期间,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取得外交上的胜利,恢复了鲁国以前所失的领土。但当时鲁国的政局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只做了三个月的司寇,便被迫离开鲁国,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活。晚年时,孔子重返鲁国,叙《书》,传《礼》,删《诗》,正《乐》,修《春秋》,赞《周易》,专门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直至去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