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作者:朱汉国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76430

定价:85.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本书特色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 1900-1949)》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内容简介

社会生活卷所述的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场景。20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激烈碰撞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中国历史这一特征,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呈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如民众所处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镇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中洋并举,新旧杂存。“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的现象,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目录

总序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的中国
前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生活的社会环境与基础
**章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
 **节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第二节 人口的分布及流动
 第三节 入口问题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 劳动生活
 **节 社会新分工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阶层的流动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方式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收入
第三章 民国百姓的饮食
 **节 饮食的西风东渐
 第二节 各地民众的日常饮食
第四章 民国百姓的服饰
 **节 西式服装的流行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节选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 1900-1949)》内容简介:社会生活卷所述的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场景。20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激烈碰撞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中国历史这一特征,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呈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如民众所处的生活空间,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镇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中洋并举,新旧杂存。“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的现象,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社会生活卷 1900-1949-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 相关资料

插图:青海蒙古族衣服的制作方法,男女大不相同。男子衣服,多为圆领长袍,袖长及地,衣身异常宽大,展开来仿佛一床大被。长袍没有纽扣,用一根带子系着,下摆提至膝盖上边,上半截衣服隆起如口袋,其用意:第一,走路方便,拌不着腿;第二,如有携带的东西,可以放在衣服里,省得用手提。因为膝盖以上的身体有皮衣遮护,以下的腿脚有长腰皮靴保暖,所以皮衣底下只穿一件单裤,冬夏不换。靴用牛皮做成,靴腰有布做的,有用皮子做的,赤脚穿着。蒙民夏天不穿皮靴,都是赤脚。帽子高圆尖顶,里边用毡,外边用布,周围包有羊皮、狐皮。衣服的缘边,也是这样包着动物皮。蒙族妇女的衣服也是圆领长袍,袍长及地,袖子甚短,刚及手腕,为的是便于做事,腰身较男子衣服略窄,腰束布带。头上非出门不戴帽子,帽子较男人的略小,帽子样式与男子一样。冬天穿皮靴,夏天赤脚,靴子男女可共享。妇女头上编着几百根发辫,约两月梳洗一次,每次总得一天工夫,因为辫子数目太多,短时间无法梳洗完。辫子上边挂着银首饰、玛瑙石。耳朵上戴着耳环,有的耳环很大,简直像内地妇女手臂上戴的镯子。青海玉树地区的藏民较多,他们的衣饰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首先皮衣的制法是:先以新剥羊皮洗刷血痕,刮净附肉,置于乳油余下之酸液中,加盐浸渍,数日后取出晒干,用手揉搓使之变软,再用毛线缝缀成衣服。普通的藏民,都穿绵羊皮、山羊皮制成的皮袍,袖长等身,身长及地,全身宽大,并无纽扣,领子多为羊羔皮,外罩宽约十五公分、长约一公尺之红布,仿佛大氅,袖头亦覆红布。好美观的人,则于皮袍之外又以红、棕、蓝等颜色的棉布为面,或在皮袍前后襟边镶上约一公寸宽之黑色棉布或呢布。较富有者,多穿细毛轻裘,覆以绸缎,领子多为猞猁皮,袖口、襟边则镶以水獭、雪豹皮。衣服颜色以红、黄、紫最为普遍,也有蓝、黑色衣服,只是灰色、白色绝少使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