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情报告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网情报告

中国网情报告

作者:汪向东 主编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9787802255951

定价:24.0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中国网情报告 内容简介

从反藏独、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组织护卫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爱国红心签名、呼吁抵制家乐福到“5·12”大地震灾情披露、救灾动员、民意表达与决策的互动。网民的力量已经成为社会重大事件中不缺失的重要一环。
  《中国网情报告》关注的是互联网、网民权利、网络使用偏好、草根精神如何通过互联网络浮现到大众关注的视野。今天,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在成为资讯的来源,工作的得力助手之后,现在更成为了传达民生民意的重要途径。

中国网情报告 目录

编者的话
**篇 中国互联网网民报告(2008)
第二篇 网民权利偏好调查报告
第三篇 网上“新爱国青年”运动:思想、文化与自组织
第四篇 中国网络社会调查报告
结语

中国网情报告 节选

**篇 中国互联网网民报告(2008)
在中国现有的13.2亿人口中,有2.5亿网民,这个数字超过德国、英国、法国的总人口。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上午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是中国网民权利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结合2008年春天以来中国网民在反对藏独、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可以看到,网民权利正得到空前提升,互联网的自发秩序正在逐渐形成,网民社会呼之欲出。
网民权利是建设和谐网络社会的基础。研究网民权利,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思想@网络·中国”项目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于2007年年底立项,自2008年起,开展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专题研究。课题组选择将研究的起点放在对中国网民的研究上,研究的重点或主题同是“网民权利”。课题研究从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到2008年中告一段落。
为了便于非学术背景的读者阅读,我们将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和结沦,集中于《中国互联网网民报告(2008)》中,而将对这些观点与结论提供实证支持的数据分析部分,以《网民权利偏好调查报告》为题,作为《中国互联网网民报告(2008)》的“技术附录”独立成篇,供关心相关数据细节的读者参考。
  绪论:困境与共谋
政府与网民共同面对互联网新事物的挑战,世界各国皆然。除了政府要单独面对的挑战,如基础设施的挑战、信息安全的挑战、监管的挑战等,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那些通过政府与网民合作可以共同应对的挑战,可以共同解决的问题。显然,互联网的挑战是深远的,现阶段即使政府与网民充分合作,仍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我们希望找到现阶段政府与网民面对共同困境的解决之道。
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从共同的问题谈起。
  一、网民的困境何在
中国网民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网民**大国。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网民的许多权利属于增量的范畴。然而,他们的失范行为作为*突出的问题,正困扰着方方面面。网民的困境在于,本想获得更大的权利自由,但由于责任和义务缺位,反而使自由遇到更大限制。网民责任与义务的缺位,反映了网民自律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现在的网民正像30年前的农民、20年前的乡镇企业家那样,自发地、每日每时地释放着非体制的力量。在这种非体制力量中,包含着新产生的权益要求。
在以往的社会结构中,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精英得到了效率导向的市场化政策的关照;弱势民众正在得到公平导向的以人为本政策的关照;知识分子也在改革中得到实惠。政策覆盖主要利益群体,是改革、发展和稳定得以兼顾的保障。
然而,随着规模不亚于以上利益群体的网民的出现,平衡正在被打破。网民人数之众,已不能被视为利益格局中可以忽略不汁的部分。
当前,一方面网民的正当权益未得到全面清晰的界定和应有的保障。权利受到侵犯,义务就无从谈起。网民的正当权益一旦受到侵犯,事实上往往求告无门,这不利于他们对应尽义务的理解。
另一方面,政府单方制定规则,加剧了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由于网民没有参与到互联网管理规则制定,网民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网民普遍缺乏承担责任、自律自治的动力,放纵性地经常“出轨”。反过来,更受损害的又是网民自己的权益。因为不尽义务,就不能充分享受权利,一旦造成重大负面后果,还可能招致更严厉的管制。
就这一意义而言,建立网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机制,是网络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二、政府的困境何在
政府的困境在于,想有效治理,但由于全能式地管理,反而管出越来越多的网络“暴民”。有学者统计,截止到2006年7月,政府14个部门已推出60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成为世界上该领域法律法规*多的国家。其中涉及内容监管的至少有14项。此后,仍不断出台新的法规。但这只是将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地面压入地下,将网民的能量积聚起来,它们随时可能借助突发性事件而形成集中的爆发——不管这种爆发是向着对政府有利还是不利的方向。政府为维护稳定,不得不加大监管力度,为此付出比利益疏导型政策大得多的治理成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语言规划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