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作者:郑金洲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3448431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17篇演讲,涉及教育实践与理论,作者将其粗略地分成5个组成部分:聚焦课堂、关注教师、走近学校、宏观视野、理论导向。这些演讲,从成文来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有文章,后进行演讲;一种是先有演讲,后据此成文。从文字表达来看,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演讲原滋原味的记叙,如《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重新理解和认识》、《在研究中成长》、《校本研究的意蕴与实施》;一种是将演讲稿提炼加工成论文的形式。了解演讲的“实况”,可以借助于前者;把握演讲的“要点”,可以借助于后者。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 目录
聚焦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虚假与真实
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
关注教师
在研究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
教师角色的转变
案例与教师
走近学校
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校本研究的意蕴与实施
警惕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向
宏观视野
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
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路向
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
理论导向
后喻文化时代的教育反哺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困境与路向
教育学的时代使命
后记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 节选
聚焦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本世纪初,影响学校的一件大事,就是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课堂,无疑成为课程改革与推进的关键所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我们认识到需要把注意的焦点转向课堂,以课堂作为基点,把新课程的种种理念体现其中。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课堂。
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
以往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评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第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第三,判断本节课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第四,本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得当。此外,还有板书设计是否工整、语音语调语气的运用是否规范,等等。从这些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指向都是面对教师行为的,根本没有考虑课堂上学生参与的范围有多大,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的程度有多深,课堂上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究的机会,师生的交往互动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我们要把教学看做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些平易的语言表现的是教师教学与原有功能定位之间的差异。过去我们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是由教师去教的,而教师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所以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之后,学生就缩短了自己探索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但是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活动过程或实践过程。我们常用“该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赞扬某教师教有所成。这恰恰是对教师作为课堂表演者的一个基本定位。“教学艺术”这个概念就寓含着表演,所以过去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看重教师的表演,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公开课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表演课了,公开课上更多的是反复演练过的内容的再现。如,有位教师讲《武松打虎》,在课堂上提出的任何问题,学生都是举手如林,都能对答如流。在课后的评课中,许多老师认定这堂课好就好在如“行云流水”。而这“行云流水”一样的课在我看来并不一定就是好课,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如流,也说明其问题并没有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挑战,并没有给学生的智慧留有空间,这样的问题不提也罢。还有一位教师上《香山红叶》一课,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树叶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见过。”“谁能站起来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树叶是什么样子?”“老师,我所见过的树叶是绿颜色的。”“老师,我见过的树叶是黄颜色的。”这时,一学生紧张地站起来说:“老师,昨天说见过树叶是红颜色的那个同学病了,今天没有来。”……难怪有人说,公开课或教学比赛,往往是少数教学骨干的专利,而大多数人是跟着坐“冷板凳”;比赛是一场戏,台上演完了,戏也结束了。可见语文公开课更多的成为了表演场,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在作秀。而这种作秀所表现出的态度、意识、价值观等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今天的语文课,已不再是教师拿着教案上讲台或者老脚本烂熟于心就行了,而是迫切需要寻找原生态的东西。只有在原生态的课中发现曙光、积累智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真正的课堂是绝不会凭由教师唱独脚戏的,师生的聪明与共同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今天的课堂比喻成一架天平,那么它的砝码就应逐渐从表演转向互动,从表演转向交往、转向对话与沟通。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